- 相關推薦
多雪的冬天
【原文】
多雪的冬天
聶運偉
1974年的冬天,我正在湖北隨州插隊①。那年,雪非常大。滿眼白皚皚的景色,饑餓的鄉村連炊煙都快絕跡了。無聊至極的日子里,聽說百里外的村子里一個女知青有一本柯切托夫的小說《多雪的冬天》,那個時代的稀罕物。為了讀到此書,我決定來個雪地里的長征。認識這位女知青的同學告誡我:千萬別去,那是一個眼中無人的人,根本不會搭理你。在一個無書可讀的時代,今天的學生是無法理解一本期盼已久的書所產生的yòuhuò會有多么的大。
【不管路途遙遠,不管風大雪厚,不管饑腸轆轆,不管身無分文……我去了。】路上走了兩天,到了書的主人門前,敲門。一個冰冷的冬妮婭②,連我的話都沒有說完,就“啪”地一下關上了門。我當時想,保爾太幸福了,他的冬妮婭是多么地善解人意啊!
那年,我19歲,早已練出一身“活著”的本領,各種各樣的冷眼、白眼,壓根不會引起心理上的太多反應,相反,書的主人的高傲激起了我莫名的亢奮:我一定要看到這本書!
我掉頭去了一位老鄉家,把命根子一樣的20斤糧票送給了老鄉,說:我在你家里住幾天。從老鄉的嘴里,我得知書的女主人因“黑五類”③的身份,在同來的伙伴都招工走后,便開始對人冰冷起來。
第二天,第三天,我每天都自帶斧頭去那位女知青的門前,把一堆老樹疙瘩全部劈開,碼好堆在門前。做完后,我往緊閉的大門里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將來我總會讀到《多雪的冬天》的,但我不會忘記這個多雪的冬天的,再見。
那天,也是歲末。晚上和老鄉喝了點酒,早早進入了夢鄉。雞叫頭遍的時候,我醒了,該走了。推開屋門,雪地里有一團燃燒的紅色,一條紅圍巾包著一本書,在雪夜里綻放著賣火柴的小女孩看到的那團火光。書里夾著一個紙條:不許帶走,看完后放在我的門前。我又多呆了一天,還書的時候,我依然用那條紅色的圍巾把書包裹得嚴嚴實實,悄悄放在書的主人的門前,不是不敢敲門,而是第一次領悟到莊嚴和靜穆。
門縫上插著一個信封,我知道,那是給我的。信的封口粘得很緊,信封上寫著:回去看!我覺得這是圣潔的三個字,是不能褻瀆的。
兩天后,我打開了信封,娟秀的筆跡書寫了四行詩:你在門外,我在屋里;你在雪地里看書,我在心里讀你。肯定是流淚了,我把這張紙條慢慢吞進了心里,每個字都融進了血液,我甚至聽得見血管有力跳動的聲音。
許多年后,當我看“血脈賁張”這個詞時,我就想到那個多雪的冬天,就會聽到血管跳動的聲音,就開始執著地認為,當一首詩無法喚起我對多雪冬天的回憶,不能給我血脈賁張的感覺,我不會認為這是一首好詩。
三十年后,我和書的女主人有一次邂逅,她并沒有走出不幸,但她告訴我:從那個多雪的冬天以后,她不再懷疑人和人是可以溝通的,書就是溝通的媒介。
四十多年了,那份因書而激發出來的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刀刻一般留存在心底,每念及此,人生的暖意便蘇醒了,并將永遠溫暖著我的人生。
【注釋】①插隊:城市里的中學生畢業后去農村生產隊勞動,這些學生叫“知青”。②冬妮婭:和后文的“保爾”,都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的人物。③黑五類:是的“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和右派”的合稱。
【問題】
19.根據拼音寫漢字,yòuhuò【 】【 】。(2分)
20.第③加點詞“活著”在文中的意思是【 】,其引號的作用是【 】(5分)
21.第②段劃線句富有語言表現力,請作簡要分析(4分)。
22.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無飯可吃無書可讀,是插隊知青最深刻最慘痛的集體記憶。
B.讀書做詩寫信交流,是超越物質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種方式。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萍水相逢,相持相攜。
D.人與人相知相識的重要途徑,是真心的理解和真誠的對話。
23.本文的標題“多雪的冬天”,不可改為“借書”,請簡述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9.(2分)誘惑(1+1)
20.(5分)無視惡劣社會環境頑強的生存(3分)(抄“各種各樣的冷眼、白眼,壓根不會引起心理上的太多反應”1分)表特殊含義(2分)
21.(4分)第②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了此舉此行的困難,突出表達了“我”閱讀《多雪的春天》的迫切心情和決心之大。
22.(4分)D
23.(6分)(1)“多雪的冬天”巧妙借用主人公克服種種困難所借到的書的書名,構思巧妙,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多雪的冬天”不僅指自然意義上下了大雪的冬天,也含蓄點出了知青們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的艱難,更難凸顯出主人公在這個冬天所獲得的人生暖意;“借書”為題則無法突出主人公所生活的特殊時代。
【多雪的冬天】相關文章:
冬天的詩歌《冬天》08-30
冬天07-14
冬天10-15
冬天08-20
冬天02-26
冬天的色彩作文-冬天作文01-25
鄉村冬天的美景_鄉村的冬天01-23
濟南的冬天》作文《濟南的冬天01-24
冬天已經不是冬天詩歌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