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歸納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歸納1
1.考察作用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
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于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于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看出來,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對于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后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會;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夸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運用排比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還有疊詞、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引用詩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么作用”等,這種題目的答案一般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6.文中某句話有什么含義?或告訴我們什么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同學們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并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
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閱讀理解。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8.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對于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
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
1、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
2、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3、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于讀者理解相關內容。
4、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歸納2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一、題型:段意、主要內容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選擇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問答題都是根據中心解答的,例如:談談你的收獲;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啟發。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寫人的,主要是贊美主人公的某些優秀品質;
寫景主要贊美景的美麗可愛;
寫物比較復雜一點,單純寫物,就是表達對物的喜歡。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類文章的結尾部分,仔細地揣摩,看它那些帶有議論性的話,如果有寫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說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義
所謂的含義就是蘊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要通過我們仔細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寫的方法來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兩種
明的就是在文章結束那些議論性的話,你把它拿過來,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難度大一點,必須在通曉全文的基礎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開篇點題;總起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篇末點題;照應開頭。
五、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作用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六、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意思方法1:顧名思義,擴充關鍵字的意思,然后連接成一句話。方法2:找近義詞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順。
方法3:結合這個詞所描述的對象具體描述。
七、選擇正確的讀音一般出現的是多音字,根據自己的積累和文章中的詞語作出恰當的選擇。
八、選擇恰當的字詞1.仔細閱讀字詞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2.認真分辨兩個詞語的區別是什么。
九、標點符號的作用1.破折號的作用:①解釋說明②話題的轉換③表示話語的中斷④時間或聲音的延續圖片2.省略號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舉的省略③說話斷斷續續圖片3.引號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義③強調意思④特定稱謂
十、給文章加上恰當的題目1.根據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簡短的修飾語。(比較保險)2.根據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詞作為題目。
十一、文章的寫作順序1.時間先后順序2.地點變換的順序3.事情發展的順序4.按總分、總分總、先分后總的順序
十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1.并列:一面……一面……一會兒……一會兒……既……又……2.遞進:不僅……而且……不但……還……連……也……3.選擇: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寧可……也不……4.轉折:盡管……可是……雖然……但是……卻……然而……5.假設: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6.條件: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也……7.因果: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
(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二、答案來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
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并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
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范。
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并盡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練概括。
四、文體知識備忘錄:
(一)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辨析說明對象可以:
a.看文章題目;
b.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2、概括說明內容: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哪些內容而定)
3、明確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常見的有:
a.從概括到具體;
b.從整體到局部;
c.從主要到次要;
d.從現象到本質;
e.從原因到結果;
f.從特點到用途。
事理說明文一般都采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
4、明確說明方法:
(1)說明方法:a.下定義(模式:什么是什么);b.舉例子;c.作比較;d.列數字;e.打比方;f.分類別;g.列圖表
(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b、再聯系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答題規范:答:不能刪去,“”表示……,去掉后就變成了……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于絕對化)
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常用的結構模式: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二)議論文閱讀
1、找準論點:標題、開頭、篇末、不明顯需精練概括。還可以通過分析論據來找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或者分析題目,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證話題,作者對論題的看法就是中心論點。
2、分析論據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考點:補充一個論據;(要緊扣論點,選取真實典型的事例)
3、明確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一般指引
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采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考點:分析論證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論證方法;2.分析該論證方法證明了作者的哪個觀點。(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論證方法的前一句)
4、論證結構: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準確性、概括性)
6、議論文一般開頭由某件事、一則名言、寓言故事等生發議論。所以它們的作用是:作為引子,引出論證的話題。
7、議論文常用設問句作過渡,反問句式以示強調。
(1)設問(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讀者注意,啟發讀者去思考,發人深思。
(2)反問(手法)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強調作者的觀點,發人深思。
(三)記敘文閱讀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后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2、記敘的線索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1)人物描寫細節描寫(2)環境描寫的作用(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夸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引號:(1)表引用(2)反語,表諷刺否定(3)表強調(4)特指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3)表聲音延長(4)表插說或中斷。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
13、語言特點評價用詞:準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
14、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歸納】相關文章:
英語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10-26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07-03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要點02-08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02-06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必備】07-04
英語閱讀理解答題技巧06-24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精】07-03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熱門]07-03
英語閱讀理解答題技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