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2024-11-08 08:22:31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推薦】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傳統高分子材料的機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問題⑴高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什么關系?⑵高分子應具有什么樣的主鏈?應該帶有哪種功能基?⑶是帶功能基的單體合成?還是先合成高分子鏈,后引入功能基?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啟示:人們從棉花、紙張等纖維素產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啟示:它是一類分子鏈上帶有許多親水原子團——羥基的高聚物。合成方法: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纖維素進行改性,在它們的高分子鏈上再接上含強吸水性原子團的支鏈,提高它們的吸水能力。如將淀粉與丙烯酸鈉一定條件下共聚并與交聯劑反應,生成具有網狀結構的淀粉——聚丙烯酸鈉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樹脂。⑵帶有強吸水性原子團的化合物為單體進行合成。如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聚合,得到具有網狀結構的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

        3問題:學與問中的問題匯報:橡膠工業硫化交聯是為增加橡膠的強度;高吸水性樹脂交聯是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結:高吸水性樹脂可以在干旱地區用于農業、林業、植樹造林時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嬰兒用的“尿不濕”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幾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嬰兒經常保持干爽。可與學生共同做科學探究實驗。

        3、應用廣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離膜:①組成:具有特殊分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點:能夠讓某些物質有選擇地通過,而把另外一些物質分離掉。③應用:物質分離⑵醫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優異的生物相溶性、親和性;很高的機械性能。②應用:

        人造心臟硅橡膠、聚氨酯橡膠人造血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氣管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腎醋酸纖維、聚酯纖維人造鼻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骨、關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膠和絳綸織物人造皮膚硅橡膠、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臟,人工紅血球、人工血漿、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2

        化學的基本要領:熟練記憶+實際操作,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要將熟練記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屬反應優先順序,化學反應條件,沉淀或氣體條件等概念記住,化學學起來才會輕松些。

        即:要熟記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特點,以及常見物質的'相對原子量和相對分子量,以提高解題速度。

        對化學物的化學性質應以理解掌握為主,特別要熟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全面掌握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并能設計一些典型實驗。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3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總反應中用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稱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K)

        反應速率常數(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e為自然對數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可知,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4

        1、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7、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烷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8、能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有機物:

        ⑴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9、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大于4的氣態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10、根據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的量之比,可推導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

        11、其他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5

        1、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

        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能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有機物:

        ⑴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大于4的.氣態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據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的量之比,可推導

        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

        其他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6

        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1)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含有—CHO的物質: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等)

        (2)銀氨溶液[Ag(NH3)2OH](多倫試劑)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剛剛產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應條件:堿性、水浴加熱酸性條件下,則有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壞。

        (4)實驗現象:

        ①反應液由澄清變成灰黑色渾濁;

        ②試管內壁有銀白色金屬析出

        (5)有關反應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銀鏡反應的一般通式:RCHO+2Ag(NH3)2OH→2Ag↓+RCOONH4+3NH3+H2O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7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8

        一、鈉Na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O2==Na2O2(鈉先熔化后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②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③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④鈉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后在固體表面出現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物是Na2CO3)。

        二、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9

        一、汽車常見燃料——汽油

        1、汽油成分:主要由含有5—11個碳原子的烴類混合物構成,主要成份包含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燒過程

        思索:

        ①汽油主要成分是戊烷,其燃燒化學變化方程式是什么?

        ②導致汽車積炭的原因有哪些?

        (1)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碳的元素。

        3、汽油的工作原理

        汽油被送入氣缸后,根據電火花點燃迅速燃燒,產生的熱氣體促進活塞反復運動,進而產生動力使汽車行駛。

        4、汽油的源頭與制造

        (1)石油分餾

        (2)原油催化裂化

        思索:

        ①汽油的抗爆震能力如何考量?

        ②人們常說的汽油型號指的是什么?

        ③汽油中含有更多支鏈烴、芳香烴和環烷烴,其抗爆震性是否會更強?

        ④常見的抗爆震劑有什么?

        5、汽油的型號與抗爆震性

        ①抗爆震能力以辛烷值測量。

        ②辛烷值即我們所說的汽油型號。

        ③汽油中支鏈烴、芳香烴和環烷烴的比例越高,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見的抗爆震劑包含四乙基鉛[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

        6、汽車廢氣以及處理辦法

        思索:進入氣缸的氣體成分有什么?空氣的量過多或過少會有哪些危害?

        ①氣體不足時會產生有害的一氧化碳;

        ②假如氣體太多,則會生成氮氧化合物NOx,如

        N2 O2=2NO,2NO O2=2NO2。

        這些CO和NOx都是空氣污染源。

        汽車廢氣中的主要有害物質包含CO、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

        怎樣處理廢氣?

        在汽車排汽管上設置催化裝置,使有害物質CO與NOx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比如:2CO 2NO=2CO2 N2。

        對策缺點:

        ①沒法完全消除硫氧化物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加快SO2轉化成SO3,造成廢氣酸性提高。

        ②只能降低有害氣體的.排出,沒法完全消除。

        二、汽車燃料的清潔化

        同學們先展開討論:

        ①為何汽車燃料要實現清潔化?

        ②怎樣進行清潔化?

        1、汽車燃料清潔化的重要性

        廢氣催化裝置僅能降低有害氣體的排出,但無法從源頭上清除其產生,因此促進汽車燃料的清潔化是很重要的。

        2、清潔燃料車輛:

        應用壓縮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做為燃料的機動車。

        清潔燃料車輛的優勢:

        ①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排出的CO、NOx等比汽油車少90%以上);

        ②發動機幾乎不會造成積炭;

        ③可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3、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氫氣

        探討為何氫氣被稱作汽車最理想的清潔燃料。

        (1)在同樣品質的情形下,氫氣釋放的能量是最高的,超過煤和汽油。

        (2)氫氣燃燒后只生成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應用氫氣做為燃料面臨哪些挑戰?

        1、廉價氫氣的大批量生產。

        2、安全的氫氣儲存。

        介紹兩種便捷的制氫方式:

        ①光電池電解水制氫。

        ②人造效仿光合作用制氫。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0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

        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生氫氣。

        2、可以發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

        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

        4、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生取代反應。

        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水解)

        8、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9、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_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

        1、組成元素、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氨基酸的種類取決于R基。

        2、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20多種。

        3、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肽鍵的書寫方式。

        有幾個氨基酸就叫幾肽。

        肽鍵的數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數目-肽鏈條數(鏈狀多肽)

        環狀多肽肽鍵數=氨基酸數=失去的水

        分之質量的相對計算:蛋白質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數-18(氨基酸-肽鏈條數)

        4、蛋白質種類多樣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每條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堿基(A、G、C、U),磷酸,核糖組成,DNA是由堿基(A、G、C、T),磷酸和脫氧核糖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組成單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組成單位)所謂的堿基(一般叫含氮的堿基)有6種{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組成DNA的堿基有ACGT組成RNA的堿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兩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2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物是穩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3

        鹽類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鹽才水解)

        1、鹽類水解: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

        2、水解的實質: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破壞水的電離,是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規律:

        ①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都水解,同強顯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濃度相同時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堿性更強。(如:Na2CO3>NaHCO3)

        4、鹽類水解的特點:

        (1)可逆(與中和反應互逆)

        (2)程度小

        (3)吸熱

        5、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溫度:溫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熱,越熱越水解)

        ②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堿: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H+促進陰離子水解而抑制陽離子水解;OH-促進陽離子水解而抑制陰離子水解)

        6、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

        ①只電離不水解:如HSO4-顯酸性

        ②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顯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電離程度,顯堿性(如:HCO3-、HS-、HPO42-)

        7、雙水解反應:

        (1)構成鹽的陰陽離子均能發生水解的反應。雙水解反應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見的雙水解反應完全的為:Fe3+、Al3+與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與NH4+;CO32-(HCO3-)與NH4+其特點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氣體。雙水解完全的離子方程式配平依據是兩邊電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4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渾濁的物質: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鹽(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鈉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③S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⑤A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①濃硫酸與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⑥膽礬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

        ①顯兩性的物質: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銨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鹽: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取

        (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點:溫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

        (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

        (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

        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

        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01-05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03-04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最新03-04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大全03-04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最新【精華】03-04

      最新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03-04

      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最新[熱門]03-08

      【實用】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15篇03-04

      (熱門)最新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03-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师生制服 | 亚洲午夜欧美理论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推薦】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傳統高分子材料的機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問題⑴高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什么關系?⑵高分子應具有什么樣的主鏈?應該帶有哪種功能基?⑶是帶功能基的單體合成?還是先合成高分子鏈,后引入功能基?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啟示:人們從棉花、紙張等纖維素產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啟示:它是一類分子鏈上帶有許多親水原子團——羥基的高聚物。合成方法: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纖維素進行改性,在它們的高分子鏈上再接上含強吸水性原子團的支鏈,提高它們的吸水能力。如將淀粉與丙烯酸鈉一定條件下共聚并與交聯劑反應,生成具有網狀結構的淀粉——聚丙烯酸鈉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樹脂。⑵帶有強吸水性原子團的化合物為單體進行合成。如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聚合,得到具有網狀結構的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

          3問題:學與問中的問題匯報:橡膠工業硫化交聯是為增加橡膠的強度;高吸水性樹脂交聯是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結:高吸水性樹脂可以在干旱地區用于農業、林業、植樹造林時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嬰兒用的“尿不濕”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幾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嬰兒經常保持干爽。可與學生共同做科學探究實驗。

          3、應用廣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離膜:①組成:具有特殊分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點:能夠讓某些物質有選擇地通過,而把另外一些物質分離掉。③應用:物質分離⑵醫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優異的生物相溶性、親和性;很高的機械性能。②應用:

          人造心臟硅橡膠、聚氨酯橡膠人造血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氣管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腎醋酸纖維、聚酯纖維人造鼻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骨、關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膠和絳綸織物人造皮膚硅橡膠、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臟,人工紅血球、人工血漿、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2

          化學的基本要領:熟練記憶+實際操作,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要將熟練記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屬反應優先順序,化學反應條件,沉淀或氣體條件等概念記住,化學學起來才會輕松些。

          即:要熟記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特點,以及常見物質的'相對原子量和相對分子量,以提高解題速度。

          對化學物的化學性質應以理解掌握為主,特別要熟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全面掌握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并能設計一些典型實驗。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3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總反應中用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稱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K)

          反應速率常數(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e為自然對數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可知,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4

          1、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7、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烷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8、能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有機物:

          ⑴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9、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大于4的氣態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10、根據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的量之比,可推導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

          11、其他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5

          1、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油狀: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烷烴;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

          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

          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能與溴水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有機物:

          ⑴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酚類.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

          下層變無色的(ρ0,m/4>1,m>4.分子式中H原子數大于4的.氣態烴都符合.

          ②△V=0,m/4=1,m=4.、CH4,C2H4,C3H4,C4H4.

          ③△V<0,m/4<1,m<4.只有C2H2符合.

          (4)根據含氧烴的衍生物完全燃燒消耗O2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2的物質的量之比,可推導

          有機物的可能結構

          ①若耗氧量與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相等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②若耗氧量大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③若耗氧量小于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時,有機物可表示為

          (以上x、y、m、n均為正整數)

          其他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

          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烯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

          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6

          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1)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含有—CHO的物質: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等)

          (2)銀氨溶液[Ag(NH3)2OH](多倫試劑)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剛剛產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應條件:堿性、水浴加熱酸性條件下,則有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壞。

          (4)實驗現象:

          ①反應液由澄清變成灰黑色渾濁;

          ②試管內壁有銀白色金屬析出

          (5)有關反應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銀鏡反應的一般通式:RCHO+2Ag(NH3)2OH→2Ag↓+RCOONH4+3NH3+H2O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7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8

          一、鈉Na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O2==Na2O2(鈉先熔化后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②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③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④鈉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后在固體表面出現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物是Na2CO3)。

          二、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9

          一、汽車常見燃料——汽油

          1、汽油成分:主要由含有5—11個碳原子的烴類混合物構成,主要成份包含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燒過程

          思索:

          ①汽油主要成分是戊烷,其燃燒化學變化方程式是什么?

          ②導致汽車積炭的原因有哪些?

          (1)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碳的元素。

          3、汽油的工作原理

          汽油被送入氣缸后,根據電火花點燃迅速燃燒,產生的熱氣體促進活塞反復運動,進而產生動力使汽車行駛。

          4、汽油的源頭與制造

          (1)石油分餾

          (2)原油催化裂化

          思索:

          ①汽油的抗爆震能力如何考量?

          ②人們常說的汽油型號指的是什么?

          ③汽油中含有更多支鏈烴、芳香烴和環烷烴,其抗爆震性是否會更強?

          ④常見的抗爆震劑有什么?

          5、汽油的型號與抗爆震性

          ①抗爆震能力以辛烷值測量。

          ②辛烷值即我們所說的汽油型號。

          ③汽油中支鏈烴、芳香烴和環烷烴的比例越高,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見的抗爆震劑包含四乙基鉛[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

          6、汽車廢氣以及處理辦法

          思索:進入氣缸的氣體成分有什么?空氣的量過多或過少會有哪些危害?

          ①氣體不足時會產生有害的一氧化碳;

          ②假如氣體太多,則會生成氮氧化合物NOx,如

          N2 O2=2NO,2NO O2=2NO2。

          這些CO和NOx都是空氣污染源。

          汽車廢氣中的主要有害物質包含CO、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

          怎樣處理廢氣?

          在汽車排汽管上設置催化裝置,使有害物質CO與NOx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比如:2CO 2NO=2CO2 N2。

          對策缺點:

          ①沒法完全消除硫氧化物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加快SO2轉化成SO3,造成廢氣酸性提高。

          ②只能降低有害氣體的.排出,沒法完全消除。

          二、汽車燃料的清潔化

          同學們先展開討論:

          ①為何汽車燃料要實現清潔化?

          ②怎樣進行清潔化?

          1、汽車燃料清潔化的重要性

          廢氣催化裝置僅能降低有害氣體的排出,但無法從源頭上清除其產生,因此促進汽車燃料的清潔化是很重要的。

          2、清潔燃料車輛:

          應用壓縮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做為燃料的機動車。

          清潔燃料車輛的優勢:

          ①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排出的CO、NOx等比汽油車少90%以上);

          ②發動機幾乎不會造成積炭;

          ③可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3、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氫氣

          探討為何氫氣被稱作汽車最理想的清潔燃料。

          (1)在同樣品質的情形下,氫氣釋放的能量是最高的,超過煤和汽油。

          (2)氫氣燃燒后只生成水,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應用氫氣做為燃料面臨哪些挑戰?

          1、廉價氫氣的大批量生產。

          2、安全的氫氣儲存。

          介紹兩種便捷的制氫方式:

          ①光電池電解水制氫。

          ②人造效仿光合作用制氫。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0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

          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生氫氣。

          2、可以發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

          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

          4、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生取代反應。

          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水解)

          8、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9、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_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1

          1、組成元素、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氨基酸的種類取決于R基。

          2、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20多種。

          3、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肽鍵的書寫方式。

          有幾個氨基酸就叫幾肽。

          肽鍵的數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數目-肽鏈條數(鏈狀多肽)

          環狀多肽肽鍵數=氨基酸數=失去的水

          分之質量的相對計算:蛋白質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數-18(氨基酸-肽鏈條數)

          4、蛋白質種類多樣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每條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堿基(A、G、C、U),磷酸,核糖組成,DNA是由堿基(A、G、C、T),磷酸和脫氧核糖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組成單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組成單位)所謂的堿基(一般叫含氮的堿基)有6種{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組成DNA的堿基有ACGT組成RNA的堿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兩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2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物是穩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3

          鹽類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鹽才水解)

          1、鹽類水解: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

          2、水解的實質: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破壞水的電離,是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規律:

          ①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都水解,同強顯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濃度相同時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堿性更強。(如:Na2CO3>NaHCO3)

          4、鹽類水解的特點:

          (1)可逆(與中和反應互逆)

          (2)程度小

          (3)吸熱

          5、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溫度:溫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熱,越熱越水解)

          ②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堿: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H+促進陰離子水解而抑制陽離子水解;OH-促進陽離子水解而抑制陰離子水解)

          6、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

          ①只電離不水解:如HSO4-顯酸性

          ②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顯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電離程度,顯堿性(如:HCO3-、HS-、HPO42-)

          7、雙水解反應:

          (1)構成鹽的陰陽離子均能發生水解的反應。雙水解反應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見的雙水解反應完全的為:Fe3+、Al3+與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與NH4+;CO32-(HCO3-)與NH4+其特點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氣體。雙水解完全的離子方程式配平依據是兩邊電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4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渾濁的物質: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鹽(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鈉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③S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⑤A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①濃硫酸與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⑥膽礬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

          ①顯兩性的物質: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銨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鹽: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15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取

          (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點:溫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

          (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

          (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

          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

          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