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家庭教育9個觀念

      時間:2020-11-09 09:36:51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9個觀念

        高爾基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除了承擔撫養義務,更要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9個觀念,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9個觀念

        1、世上沒有壞孩子

        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在一個優秀的父母眼里,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渴望被大人們認可、鼓勵、賞識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鼓勵越多,子女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家庭中,父母切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某個孩子,因為它最會讓孩子從小產生心理陰影,且終會導致"社會排斥"。

        2、要向孩子學習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當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學習的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出生、成長在新的時代,對變化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此提出"以孩子為師",并倡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其三,向孩子學習絕不意味著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標志著成人的成熟與睿智。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又變為對父母的理解期,4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他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見,10歲到20歲之間是代際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現象是"自我意識"的強化。他們渴望獨立,又屢屢失敗,常以苛刻甚至挑釁的目光審視父母和社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代際隔閡的原因是:一是由兩代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兩代人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對新技術適應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歲之間,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應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為什么?經常這樣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利。也許,您看了這些權利會坐不住,這么小的孩子有這么多權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為所有的兒童權利都在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當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權利,并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利時,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開始。

        5、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0--14歲的孩子中,弱智能兒童僅占1.07%,也就是說,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存在的是愛不愛學、會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即使是1.07%的弱智兒童,經過適當的訓練和熱情的鼓勵,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當您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果不理想時,請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學好的,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種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在挫折面前鎮靜下來。"壞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應當對孩子肯定地說:"你是個好孩子!"這是一種更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育思想。事實表明,沒有信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6、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抱怨多于賞識的.事實比比皆是,這正是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抱怨教育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果使孩子害怕失敗,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7、減少孩子的依賴

        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心"的僅占45.9%,認為自己"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僅占40.3%。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孩子的依賴性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為減少。

        8、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之一,其中特別注意對孩子過失的處理。一般說來,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銘心。所以,不論孩子有什么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讓他承擔責任,這是現代父母的真正愛心。

        9、以群治獨

        不少獨生子女有某種孤獨傾向,盡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卻又不愿與人交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又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庭教育9個觀念】相關文章:

      時間觀念作文3篇02-22

      家庭教育經驗02-14

      家庭教育征文01-19

      高中家庭教育12-20

      生活觀念的轉變_900字02-22

      樹立正確觀念作文600字08-25

      勵志作文素材:價值一億美金的觀念06-09

      家庭教育的誤區10-18

      家庭教育宣傳口號04-13

      學習家庭教育心得02-22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99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五月天色婷婷中文在线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1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家庭教育9個觀念

          高爾基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除了承擔撫養義務,更要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9個觀念,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9個觀念

          1、世上沒有壞孩子

          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在一個優秀的父母眼里,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渴望被大人們認可、鼓勵、賞識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鼓勵越多,子女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家庭中,父母切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某個孩子,因為它最會讓孩子從小產生心理陰影,且終會導致"社會排斥"。

          2、要向孩子學習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當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學習的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出生、成長在新的時代,對變化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此提出"以孩子為師",并倡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其三,向孩子學習絕不意味著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標志著成人的成熟與睿智。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又變為對父母的理解期,4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他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見,10歲到20歲之間是代際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現象是"自我意識"的強化。他們渴望獨立,又屢屢失敗,常以苛刻甚至挑釁的目光審視父母和社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代際隔閡的原因是:一是由兩代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兩代人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對新技術適應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歲之間,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應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為什么?經常這樣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利。也許,您看了這些權利會坐不住,這么小的孩子有這么多權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為所有的兒童權利都在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當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權利,并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利時,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開始。

          5、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0--14歲的孩子中,弱智能兒童僅占1.07%,也就是說,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存在的是愛不愛學、會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即使是1.07%的弱智兒童,經過適當的訓練和熱情的鼓勵,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當您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果不理想時,請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學好的,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種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在挫折面前鎮靜下來。"壞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應當對孩子肯定地說:"你是個好孩子!"這是一種更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育思想。事實表明,沒有信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6、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抱怨多于賞識的.事實比比皆是,這正是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抱怨教育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果使孩子害怕失敗,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7、減少孩子的依賴

          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心"的僅占45.9%,認為自己"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僅占40.3%。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孩子的依賴性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為減少。

          8、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之一,其中特別注意對孩子過失的處理。一般說來,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銘心。所以,不論孩子有什么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讓他承擔責任,這是現代父母的真正愛心。

          9、以群治獨

          不少獨生子女有某種孤獨傾向,盡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卻又不愿與人交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又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