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

      時間:2022-06-02 11:08:25 總結 我要投稿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通用6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通用6篇)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1

        1.“一國兩制”

        (1)提出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2)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意義:“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門的回歸

        (1)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2)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行使主權。

        (3)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意義: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2

        1.農村改革

        (1)時間: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2)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3)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4)鄉鎮企業: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后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于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社會制度相同)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3

        1.鄧小平理論的內涵:

        (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2)改革開放后,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講話,指出特區姓“社”不姓“資”,發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話評價鄧小平:他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3.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并確立它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4

        1.四字構想:即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2.八字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3.“三不”政策的調整:

        1987年,臺灣調整“三不”政策,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4.“兩會”成立:

        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5.“九二共識”:

        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稱為“九二共識”。

        6.汪辜會談:

        1993年,兩會領導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進協議,并就兩岸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這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8.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與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5

        1、時間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

        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趹饑鴷r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

        4、商鞅變法對我們今天改革的借鑒意義:

        改革能使經濟發展,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反對,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還要制定法律來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5、商鞅變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原因是確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觸犯了舊貴族利益的是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商鞅變法的性質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商鞅應屬于法家家思想。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6

        蘇聯社會主義的探索

        1、1921年列寧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2、概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

       。2)1936年蘇聯制定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發展重工業,使國民經濟比例失調,難以持續健康地發展。經濟大危機

        1、危機的爆發: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危機的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3、羅斯福新政:①時間:1933年,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②目的: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④影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

        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法西斯恐怖—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掀起—猶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軍部內部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失敗。但此后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巴黎和會

       、倌康模簯饎俚膮f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酆蜁男再|: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會議,從《凡爾賽和約》關于殖民地問題的規定最能體現出來。

       、軐χ袊挠绊懀骸斗矤栙惡图s》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反帝國的五四運動。

        (2)凡爾賽體系的確立:1919年~1920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同德國、奧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分別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華盛頓會議

        ①目的:協調帝國主義國家(特別是美日)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

        ②《九國公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③華盛頓體系的確立: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些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華盛頓會議對中國的影響:使中國又恢復到多個帝國主義國際共同支配的局面。

        3、一戰后的國際新格局: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后的國際新格局。

        4、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在一定時期維護了世界統治秩序,但它是建立在戰勝國瓜分戰敗國,強國瓜分弱國的基礎上,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中考歷史重大事件總結(通用6篇)】相關文章:

      《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讀后感04-18

      中考作文素材歷史故事04-08

      中考作文素材歷史典故04-08

      中考一模歷史試卷分析02-10

      中考語文的歷史典故素材04-14

      中考歷史人物的作文素材08-04

      初一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總結12-08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通用5篇)05-05

      高中歷史學習總結(通用5篇)02-22

      中考作文素材:16個歷史人物06-2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理论在线视频 | 亚洲911精品一区 | 亚洲a∨天堂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