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優秀
人類通過物質世界的再創造,制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歡迎大家參考!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1】
人因發現與創新而不斷充實,生活因發現與創新而不斷完善,民族因發現與創新而走向繁榮。
道爾頓發現自己的色覺異常,通過不斷的研究,填補了醫學理論上的色盲癥空白:安騰百福從拉面中獲得靈感,創新出方便面,開發帶動了一個新產業;喬利在工作中發現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終研究出了干洗劑,改革了傳統的洗衣技術。在人類的社會進程中,發現和創新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會創新的腦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民族長久發展。
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發現與創新。有人曾說過:“一個不懂得發現的人,只能生活在狹小的空洞里。而一個不懂得創新的人,則使那個空洞更加乏味。”我們的祖先從自然中發現了可供生存的食物,還周各色泥土創造出了最早的顏料。發現和創新讓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從中滿足繪畫帶來的精神娛樂。將空間拉回我們自身。無論是學生、領導還是其他領域的人物,只有不斷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同時創造出一種合乎實際的應對方案,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梢,發現與創新在人的發展中功不可沒。
生活的完善離不開發現與創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發明人、科學冢。所有的俄科技發明人都是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他們的創新思路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使生活更加充實而美好。紡織工人在工作買踐中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愛迪生的電燈點亮了世界。汽車、電腦、手機……無數的發明讓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斷地發現與創新造就了這一切。
民族的繁榮離不開發現與創新。就拿中華民族來說吧。中國在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無疑在人類的發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中華民族在生活中發現并創新出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光彩奪目。在21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只有懂得發現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創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它,使它與中國的現代化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才能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毋庸置疑,發現與創新在一個民族的昌盛繁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民族,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發現與創新的支持。我們從道爾頓、安騰百福和喬利得身上看到了發現與創新的巨大力量,更應該使自己也擁有這樣的能力。讓我們學會發現與創新,充實自己,奉獻社會,復興艮族。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2】
時代,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創新,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萍荚趧撔隆⒔逃趧撔、經濟在創新……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創新之路。如果能善用創新思維,那么就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比如,“千年蟲”就是被外國的一位年僅14歲的少年給攻克的,他把破解的程序給專家們看,專家們看了都領首贊許道:“我們都沒想出來,怎么你就想出來了呢?真是比我們還厲害。”后來全世界都采用了這種程序,從而使計算機避免了“千年蟲”的侵擾。
這是運用創新思維的典型例子。那么,什么叫創新思維呢?創新思維是指在原有的思維無法解決問題時,改變思考角度,從創新或側面進行分析,從而出奇制勝,使問題迎刃而解。
一個善于創新的人,總是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因此他能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一個商人曾給向他“取經”的人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某地發現金礦,人們蜂擁而去,卻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那該怎么辦呢?最明智的辦法不是繞道而行,也不是游過去,而是放棄淘金,買一條船開始經營航運。這樣,一定會淘到很多“金”,那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財富。
歌德曾經說過:“真正有才能的人會摸索出自己的道路。”無錫某小學有位8歲的小朋友,他有一次從電視中看到袋鼠肚子上有一個口袋,于是他就聯想到何不把雨披改造成袋鼠肚前的口袋形狀呢?這樣下雨天小孩就不用老躲在雨披里面了,從而他就發明了“母子雨披”。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而這一切都是以“創新”為前提的。試想,如果擁有了聰明的頭腦,再加上努力探索,敢于創新,那會有怎樣的局面,答案不言自明。
21世紀的今天,不要再時時墨守成規了,這個時代是創新的時代,需要的是創造性的人才。朋友,記。褐挥袆撔虏拍苌、才能發展、才能進步。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3】
“板橋體”看似單個字形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羨慕鄭板橋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風格來出名,那么他必定會走入一條死胡同。因為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說“不可無一”,是肯定了“板橋體”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不朽的藝術地位;說“不可有二”,則揭示了藝術創作中的真理。正如賈平凹在信中對小妹所說:“對于大師,你只能學習,不能效仿。”
“板橋體”與“揚州八怪”的其他藝術風格的誕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那個壓制人才發展、摧殘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揚州八怪”用一種不合乎世俗審美標準的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對自由的追求,也是對于權貴的蔑視和抗爭?梢哉f,“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掙脫束縛,思想和心靈獲得自由的象征,這也便是鄭板橋作品的韻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橋體”,只能有其形而無其神。這樣的作品,當然“不可有二”。然而,許多人并不信奉這個原則。當文學與時尚產生了關聯,似乎文學創作也能產業化發展,作家也能按一個模子批量生產了。書店里,占據“暢銷書架”的一會兒是懸疑小說,一會兒又是通俗哲理;涌傇诜拢瑓s大都千篇一律。那些書雖暢銷一時,不久卻被遺忘在角落,蒙上塵垢,掛上蛛網。一位名人說過:“所有的價值最終都只剩下時間。時間會濾去所有跟風的作品,最終只留下一部或幾部體現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和人生的作品。”
這么說,我們是否就不要學習他人的作品了呢?當然不是。那些膚淺的跟風之作,正是因為對文化藝術傳承、研究不夠,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落于俗套。因此,傳承是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創新則為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藝術創作如此,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許多方面,都要傳承與創新并重。改革開放后,我國與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頻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嘗到了甜頭。但是現在,我國的創新實力卻比較薄弱。前幾日的《文匯報》上說,上海的服務業管理照搬制造業管理模式,阻礙了服務業起舞。在此,制造業管理模式也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吧。有變通與創新,才有突破。
不論從事什么行業,我們都要廣泛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并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勇于創新。傳承與創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藝等發展的根源。
【七年級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優秀】相關文章:
創新征文:走進創客,體驗創新01-28
征文600字:走進創客,體驗創新01-28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600字「精選」01-28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優秀征文09-01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初中作文10-11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精選征文08-30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08-28
2016年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優秀征文01-28
2016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09-01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征文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