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第二卷 自為的存在》讀書筆記

      時間:2021-09-27 13:01:21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第二卷 自為的存在》讀書筆記

        馬爾羅說“死亡將生命改變成命運”,意思是死亡使我們禁錮,無法再做任何的飛躍,人往往在死亡之際感到悔恨,因為悔恨是對這禁錮的最后掙扎,是對飛躍的最后嘗試,它企圖再次用否定的伎倆來超越自己,隨著死亡的完成,人的整體滑進了過去。在我們死亡之前的過去,是一個隨著時間逐步積累的自在。

      《第二卷 自為的存在》讀書筆記

        通常,我們對一個人的仇恨只有在他死時才會停止,因為只有當他成為過去是,他才不再試圖支持和奪取過去。但是,仇恨在仇恨之人死后猶存,因為仇恨是由我的自由發明的,而仇恨即使作為我的過去,也仍然存在,因為過去永遠存在(直到我死)。

        我的過去不同于我的可能,過去不再具有任何可能,我要成為我的過去,就是要成為一個實心的自在,不能對它有任何改變。

        被仇恨的人經常感到委屈:人們怎么能因為曾經的我而仇恨現在的我呢?許多哲學家也堅持這樣的觀點:我對于我不能做任何陳述,因為在線性時間的軌道上,我在不斷地成為虛假(非我、過去),我已經成為非“他”的另外的事物了。

        這個“另外的事物”該如何理解?

        如果我們不能站在現在去陳述過去,那是不是可以站在近距離的未來來陳述現在,就像獵人略微提前一點瞄準鳥兒將要飛到還沒有飛到的地方?這種運動觀念是錯誤的:如果我們說鳥兒做AB處,那么運動就是一連串的不動性,同樣,人們就會把我的存在表述為一連串接踵而至的固定狀態。

        而實際上,我并不是這樣,并不是因為我的'現在對于我的過去來說是一種同質向異質的過渡,而是因為有一種生成,因為我的存在對我的存在方式而言是異質的。

        把世界看成存在與非存在的綜合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成。我們已經知道,存在與非存在并不是并列的兩個實心的存在,而是一方以另一方的虛無為基礎,因此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生成:我以不是我的過去的方式是我的過去。

        這也是對上一篇提到的“曾經是”的一個解釋。

      【《第二卷 自為的存在》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自為的存在》讀書筆記07-13

      《存在與虛無》的讀書筆記11-23

      存在與時間讀書筆記06-22

      存在與時間讀書筆記范文10-08

      《前世流經存在的邂逅》讀書筆記11-25

      人自為戰成語故事07-18

      各自為政的成語故事06-21

      好自為之是褒義詞嗎01-20

      伊索寓言故事第二卷03-1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性色AⅤ在线播放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