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精選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1
沒有槍戰、爆炸,也沒有超級英雄,《月光男孩》是一部簡簡單單的片子,但算得上今年最棒的影片之一。巴里·杰金斯自編自導的這部電影為我們呈現了一位黑人同性戀者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電影在真實感上幾乎可以媲美人物研究的案例,而且在深入探討主題的時候也跳出了固有的套路,與眾不同。
影片的主演馬赫沙拉·阿里、娜奧米·哈里斯、安德烈·霍蘭德和加奈爾·蒙內的表演都自然而富有張力,扮演主角的三位演員的表現也都令人驚艷。現在許多電影都是無聊、逃避現實的作品,而杰金斯的這部作品很不一樣,片子里最震撼的部分不是動作戲,也不是大場面,而是主人公自我發現的那一段情節。
電影圍繞著一個名叫Chiron的佛羅里達男孩展開,他在八九歲的時候就顯得和周圍的小伙伴們很不一樣——不過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究竟是哪里不一樣,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當地一個毒品販子胡安(馬赫沙拉·阿里/飾)和他的女朋友特麗莎(加奈爾·蒙內/飾)把Chiron當成朋友來對待,Chiron開始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父母般的愛,而他的母親寶拉(娜奧米·哈里斯/飾)由于身陷毒癮無法自拔,反而沒能給予他足夠的關愛和鼓勵。
Chiron進入青春期后,和另一個男孩凱文發展出情感關系,他倆都想方設法,不愿讓學校里的混混頭子知道他們的性取向,而正是這段經歷讓Chiron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幾年之后,兩人都長大成人了,凱文(安德烈·霍蘭德/飾)忽然打電話給Chiron,要他來找自己,希望可以有個了結,而由于成長條件所限,Chiron在當時那個不接受同性戀者的文化環境下依然無法接受自己,還在不斷掙扎。
馬赫沙拉·阿里成為主人公生命中的拯救者
《月光男孩》的劇本是杰金斯根據劇作家Tarell Alvin McCraney的作品《月光下憂郁的黑人男孩》改編的,檢視了同性戀、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和“男子氣概”這三個問題。三者之間的交互碰撞制造出了精彩的戲劇效果,而影片里包含的真知灼見更令人印象深刻。
Chiron小時候被人稱作“小不點”,他明顯與那些常常和他打架的孩子們不一樣——雖然他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周圍的大人們已經注意到了。胡安,精于算計,在街頭上的勢力也不小,他發現“小不點”在一座廢棄的公寓里被幾個混混欺負,就把他救回家,胡安和女友特麗莎告訴Chiron,如果他的媽媽不能給他足夠的支持和關懷,他可以把胡安和特麗莎當作父母。
進入高中之后,Chiron一直沒交到什么朋友,他總是不合群,不能完全理解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但那幾場胡亂打的橄欖球賽還是為Chiron帶來一段友情。電影結構精妙、想法獨特,而且很敏銳,將Chiron是同性戀者以及同輩壓力很殘酷、很傷人的雙重現實切實地呈現給觀眾。
娜奧米·哈里斯扮演的角色是Chiron染上毒癮的'媽媽,大家通常會覺得她不懂感恩,但哈里斯為寶拉賦予一定的尊嚴,而且表現出恰當的覺悟。寶拉意識到自己不僅在自我毀滅,同時也毀了兒子的生活,只不過她控制不了自己,無法脫離毒癮的控制。
加奈爾·蒙內和馬赫沙拉·阿里扮演的角色是全心全意幫助這個年輕男孩的人,一般來說,在一部談論少數人群的電影中,這樣的角色可能會給主角帶來傷害,但他們沒有,他們只是溫柔地呵護Chiron,讓他順著自己的內心生活,并沒有用世俗的規矩和框架限制他。至于成年凱文這個角色,安德烈·霍蘭德準確地表演出Chiron缺乏的自如和自信。
三位演員同時出現在一張海報里
扮演Chiron的三位演員的演技都相當出色,他們都很好地詮釋了角色的困惑和掙扎。最開始,他的困惑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后來他弄明白自己的性取向,反而陷入掙扎。特拉文特·羅茲的身材肌肉分明,他扮演的Chiron滿嘴粗話,像個“典型的男人”,他故作姿態,刻意表現理想中的男子漢氣概,但凱文的安靜和耐心打破了Chiron的偽裝。在電影里,羅茲成功地演出主人公放開一切、釋放天性的轉變過程。
電影最棒的部分在于它沒有說教,也沒有過分夸大故事的情境,但依然把劇情做得很精彩。此外,杰金斯這部作品技巧純熟而又謙虛低調,這讓我們想到簡單但具有強大力量的故事,它們憑借自己的影響力改善種族問題,減少人們對性少數人群的偏見,讓人們發現自己,也讓大家意識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接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月光男孩》提醒我們,我們都有自己的世界,如果我們無法拯救自己,有時,還有別人——甚至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可以拯救我們。他們可以扭轉局面,幫我們贏得內心的那場戰爭。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2
個人的費城電影節第二日我去看了之前在網絡上備受好評的《Moonlight月光》,也是今年聚焦的幾部話題性的美國電影中唯一一部買到票的。當然電影本身的話題性決定了是不能跟剩下的幾部美國參展影片的票房市場相提并論了,所以電影開始之前電影節工作人員也極力鼓吹我們spread the word,因為這可能會決定到這部電影的生死。
看過后最直接的觀感首先是這只是一部尚可的影片。一方面由于首日觀看的《追捕聶魯達》實在是太優秀了,而這一部看上去從各個方面都有些生硬,觀看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這很像是新導演的模仿致敬之作,情節雖然沒有違和但是有故意人為制造的沖突與矛盾,所以整體的表達并非特別自然。有個別人物portrait的慢鏡頭看上去稍顯得滑稽,當時還讓我想到了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跟《墮落天使》,結果回來research了一下發現這黑人小哥導演果真是墨鏡王的粉絲。不過如果這樣比較,我們說鏡頭的運用,光影的布置,敘事的流暢以及臺詞,這位粉絲和王家衛大概都還有十條街的距離。但是作為一部誕生在美國本土的.藝術電影,與好萊塢流水線上制造加工的商業片以及紐約浪漫精致的獨立電影比起來,它都缺乏一種被行業模式建筑起來的氣息,更像是一種遠離美國電影制作模式的產物。也許是因為故事發生在邁阿密的緣故,電影里好多鏡頭與對白都總讓我想起東南亞的電影,永遠不乏對世界藝術電影的模仿,以及對于本地電影的探索。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跟美國主流電影文化顯得格格不入的作品,在劇本臺詞甚至演員的表演都顯得生嫩的,遠稱不上成熟或是說有些平淡無味的作品,卻在日后的這兩天里總令我不住回想起某些片段來。在吃飯,睡覺與散步的過程中很容易從精神上回到電影最后出現的那間餐廳與那片海灘上,從月下到破曉畫面淡出得像是一盞油燈被燒干。
我覺得或許這某種程度的牽絆是因為電影里的世界同我過去生活三年的美國確實太遠,也絲毫與好萊塢電影里的美國白人青少年生活圈的腔調無關,事實上是我們甚少接觸的美國南部非洲裔平民社區的一種少有展示,所以才收獲到了這么多的關注。
我也原本認為如今多數的關于這部電影的優秀評分大概是被美國評論界的某種獵奇心里與政治正確所主導后的表現,但是如今我卻是寧愿相信是導演致力于在觀眾心目中栽種的某些情感生效了。三段式的電影結構里毫無疑問個人最喜歡的第二段,少年時期的男主角最掙扎,海灘戲雖然開始得生硬,結局卻有某些前幾年大熱的同類題材青春電影的味道。第三段本身似乎只有兩場戲,第二場開始的拖沓卻最終幫助把一個不幸的故事圓回了溫暖的邊界,算是不偏不倚的功德圓滿。
我很難制止自己去聯想,那些同時參與電影節而把觀影大廳塞得水泄不通的參與觀影的本地電影節會員中占絕大多數人口的白人老年人們在興沖沖地趕來觀看這部電影時的真實感受為何,因為我身邊恰好就有這樣一個上了年紀的白人女性。她在全片為數不多的幾個tragedy moment過程中都虔誠祈禱,甚至留下十分傷感淚水,令我不得不相信其實很多人早已經把這部電影當成了一個社會事件的縮影而非一個單純的藝術作品來欣賞了。但是好在,無論出于那種目的來看,它都值得。
但這也不得不令我想到:要是詹金斯導演在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中如果無法再擺脫那些純粹為了模仿偶像的某些電影技巧方面的硬傷,大概就不會像這次這般走運了吧。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3
太平洋那邊,一部叫做《月光男孩》的電影拿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沒想到這兩日,太平洋這邊的中國導演王家衛因此成了“網紅”。為啥?因為不少中國影迷表示《月光男孩》的畫風很像王家衛的電影,據說導演巴里杰金斯也是王家衛的影迷,所以畫面多有致敬。
《月光男孩》講了什么故事?給三個關鍵詞就能明白:黑人、貧民窟、同性之愛。影片暫時未在國內公映,但不少已經通過其他渠道看過電影的網友表示,看出了王家衛的電影感,尤其主角的眼睛,被評價擁有和梁朝偉一樣深邃、憂郁的眼神,倒是非常不同于以往的黑人電影,十分細膩內斂。網友“迷影心生”還分享了一段視頻,專門剪輯了《月光男孩》和王家衛多部電影的用色及構圖,以左右分屏的直觀對比方式,展示兩者的相近之處。更有電影達人聽出《月光男孩》中的西班牙歌曲《CucurrucucúPaloma》,也曾出現在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中。
《月光男孩》還真借鑒了中國導演的作品,據導演巴里杰金斯在公開采訪中透露過的信息,他非常崇拜侯孝賢,當年他在弗羅里達州立大學學習電影時,曾休學一年博覽世界電影,在亞洲電影領域尤其偏愛侯孝賢,因此,《月光男孩》的三段敘事借鑒了侯孝賢的作品《最好的時光》。至于對王家衛電影的借鑒,巴里杰金斯也曾表示過非常喜歡王家衛,但并未明言《月光男孩》對王家衛作品的借鑒和致敬。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4
《月光男孩》之所以這么精彩很大程度得益于導演本人,他本人是王家衛的粉絲,他曾說:“還沒看過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之前,連電影打光是什么都不知道。”熟悉王家衛的影迷都知道,墨鏡王善于用打光和手持攝影將觀眾帶入一個影像世界。于是全球有很多為“王氏世界”著迷的影迷,而有的影迷漸漸成長為一位導演,他們的作品風格都是把觀眾一起帶入王家衛創造的這個世界中,那么《月光男孩》便是這樣一部作品。
電影中充斥大量手持式攝影,鏡頭又圍繞著人物旋轉;故意調成低頻率的畫面;印象派的打光和平鏡中的城市倒影,這便是一部令人癡迷的導演風格獨立作。而我認為最贊的是三段式的故事中,每一段都會有那么幾秒鐘變換畫面的比例,畫面變得非常的長和窄,這應該是導演對此時主角的內心受到了抨擊的一種影像表達方式吧!這不僅讓觀眾直觀的了解了人物的情緒變化,又使得電影變得非常有趣。
綜上所述,巴里杰金斯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導演,天才級別藝術家。
關于演員2分
電影講述了一個黑人同性戀由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故事,飾演成年男主角的是特拉文特羅茲,他之前出演過B級片《彎刀殺戮》的一個配角,2016年熱門劇《西部世界》也有他的身影。此次算是第一次做主角。但是你會發現和大多數沖擊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樣,演員的中心都是放在配角身上的。
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胡安是一個在販毒區生活的毒販,他把毒品賣個男主角的母親,導致男主角的母親吸毒成癮,而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男主角的干爹,一位好心先生,在男主角一次被人追打后救了男主角,并教會了男主角要學會正視自己黑人的身份。但是當男主角問到他是不是販賣毒品給他母親時,他回答:“是的。”隨后表情懺悔,觀眾也能理解他內心的壓抑。
而電影另外一位很重要的角色是男主角的母親寶拉,她是一個妓女,嗜好吸毒,給了男主角一個痛苦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飾演寶拉這一角色的是娜奧米哈里斯,她也有望憑借此片獲得她人生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配提名,她演繹了一個年齡跨度大的黑人女性,當她年老時在戒毒所乞求她的兒子搬到城里和她一起住時,那一段也算是演技大爆發了。
關于情節3分
好的影片是雖然不完美,但是又找不到缺點。這就需要劇本要符合邏輯,結構要清醒,人物刻畫要生動。電影三段式的敘事,小學,中學再到成年,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此片的情節有點像《少年時代》,但是電影又不只《少年時代》那么簡單。
每年都會有關于種族話題的'頒獎電影,比如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2016年圣丹斯最大贏家《一個國家的誕生》,昆丁的《被解放的姜戈》。這些電影都關于美國的“黑奴”歷史,把血腥的真相展現出來,使得觀眾情緒都非常激動,但是《月光男孩》卻沒有這樣,劇本上非常不溫不火地將故事推進。電影中提到的“毒品區”實際上是美國南部的黑人區,這里的三大特色是“臟亂差”,故事就在其中展開,而以美國黑人區為背景又是在本身地推動故事。
電影又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真正的同性戀題材佳作不會讓你覺得這是一部同性戀電影,比如王家衛的《春光乍泄》,電影圍繞三個男人展開了一段都市之戀,卻又將這種戀提升到了浪漫與哲理至上。《月光男孩》則是講述黑人同性戀男孩開始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性取向的成長故事。
男主角小時候叫”小不點“,他的確非常弱小不停被別人欺負,一次和同學在廁所中的”比賽“后,他發現了自己是個同性戀,而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月光下看海,青年時叫”喀戎“,又經常被他非常瘦弱,他的同學欺負他,他的媽媽也是在他青年時期吸毒加劇。他的好友在海邊給了他慰藉。
卻在第二天校霸的驅使下兩人暴力相向。隨后他惡打校霸,進了警察局。和他的好友分道揚鑣,此時他也學會了反抗。男主角成年后叫”小黑“,身材魁梧,鑲滿銀牙,他離開了他的母親,在一天接到了他好友的電話后,兩人相見,當兩人回憶當年時,男主角又回到了那個”月光下的男孩“的身份。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男主角的母親跪著哭著求男主角回到她身邊,但是男主角卻毅然決然說不。據說本片的編劇的母親也有吸毒情節,可見電影也就是將美國種族歧視下,黑人家庭在區域生活中的影響寫照出來。
總結
電影的節奏非常慢,卻非常不容錯過,它拯救了每個觀眾的心靈,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要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部電影便解答了這個問題,它教會我們勇敢正視自己的身份。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5
這是最簡單的故事,卻又是最深邃的故事;這是由最私人的經歷所編寫出來的生活,卻又訴說著人類最普遍的生活;這是最特立獨行的電影,卻又是本年度最依靠光與影打動著觀眾的電影。
這是電影《月光男孩》,很可能是2016年最好的電影,甚至很可能沒有之一。
《月光少年》是黑人編劇型導演巴里詹金斯時隔八年為大家帶來的第二部長篇電影作品。跟他上一部作品《憂郁的解藥》跟蹤一對突然互有感覺的陌生人僅僅一天不一樣,《月光少年》跟蹤的是主角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而這部電影細膩的劇本,則改編自黑人劇作家,同時是麥卡錫天才獎得主的泰雷爾麥卡雷尼的舞臺劇作品。
我試圖尋找與這部電影一樣華美的語句去總結它的劇情,但卻無功而返。電影《月光男孩》講述的可以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而它訴說這個故事的方法則是那么的工整。我們分別跟蹤主角塞隆在小孩,青年,男人階段的三段經歷,籍此試圖去了解他的一生。雖然打著“這是一生的故事”這個旗號,電影卻在三個階段之間有著大量的留白。我們甚至只能看到塞隆生命中簡短的幾天,以及那些為數不多影響著他生命的人。而電影中他的三個生命階段,則由黑幕硬生生地隔開。每當我們沉浸在故事中為他的生命而感到苦楚時,黑幕總是伴著玄妙的藍點或者紅點到來。仿佛在預告將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同時,不斷提醒著我們眼前的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無論它是多么的真實。
出生在貧困單親家庭的塞隆從小被稱為“小不點”,從小憎恨著依賴毒品的母親,從小被周圍的同學欺凌著叫他“基佬”(faggot,實在不知道要如何翻譯才能達到這個詞對同性戀者的極度侮辱)。沉默寡言的他遇到了有著與毒梟身份不相符充滿著憐憫之心的胡安,給予他缺乏的父愛。胡安讓“小不點”借住在他家,教“小不點”游泳。他還跟“小不點”講述他自己往昔的故事——那個來自古巴,因為在月光的照耀之下膚色變成藍色而被稱為“布魯”的男孩,成為了今天這個剛硬的男人。“總有一天你要決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胡安這樣跟“小不點”說道,“別讓其他人給你做這個決定了。”我們后來發現這句話或許給了“小不點”一生最為重要的啟發。
轉眼間“小不點”已經拔高成為了瘦骨嶙峋的高中生塞隆,而小時候保護著他的胡安也在觀眾毫無準備之下在屏幕以外離開了人世。本已舉步維艱的塞隆,更需要面對毒癮日漸增長的母親,甚至要為她付錢買單。同時,漸漸懂事的他似乎已經慢慢明白接受了自己同性戀的傾向,更是與戲稱他為“布萊克”的朋友凱文有著那稍瞬即逝的美麗火花。但他依然是同學們的欺凌的對象,讓人更為痛心的則是凱文被迫成為傷害他的一員。憤怒不已的他終于忍不住以暴力反抗,可惜以暴制暴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十幾年后,當長大的塞隆變為“布萊克”進入我們的視線時,他身體上的改變大概是我們最為震驚的地方吧。披上了滿身肌肉作為盔甲的他,如今似乎踏著胡安的舊路,成為了亞特蘭大街頭的毒梟。然而這個看似強硬無比的男人,在與母親冰釋前嫌的時候依然留下了溫柔的眼淚;然而這個看似日常言語中充滿著威勢的男人,在見到“舊愛”凱文的時候依然無法組織自己的語言。故事的結尾,“布萊克”終于敢于面對自己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不再嗔怒于別人的眼光,只想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馬赫莎拉哈什巴茲阿里給出了電影中其中一段精彩的演出
上面的只言片語,或許概括了電影《月光男孩》的劇情,卻完全無法表達出它深沉的含義以及對觀眾們內心的沖擊。當結尾的.題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還未回過神來的我們感受到的只能是那道不明的沉重與痛苦而已。
這一方面得益于配角們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飾演胡安的馬赫莎拉哈什巴茲阿里精彩細致的表演。這位從《紙牌屋》走入大眾視線的實力派黑人演員是那么的讓人有著安心的感覺,以至于即便他有著毒梟的身份,觀眾們卻依然能接受到他對“小不點”細膩的愛。尤其是教“小不點”游泳那短暫的一幕,配合著異乎尋常地神圣的弦樂,仿佛是他給“小不點”的洗禮一般,真摯而讓人感到充滿父愛。
而僅在劇組三天的娜奧米哈里斯則為嗜毒母親寶拉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深度。雖然是一個容易讓人生恨的角色,哈里斯對寶拉為數不多的對白和動作的拿捏卻能傳達出她生活中的艱難。實際上,劇本給予寶拉這個角色的戲份實在是少之又少,但我們似乎卻能想象出電影篇幅外她的掙扎。而當最后她試圖向兒子道歉悔過時,我們似乎終于能夠相信,無論她的行為是多么的惡劣,她從來都是深愛著兒子的。
反過來說,類似給予寶拉這個角色這樣大量的留白,大概是電影《月光男孩》最為迷人的地方吧。我們只能去幻想每一幕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去感受每位角色所經歷的痛苦。例如安德烈霍蘭所飾演的年長版凱文,雖然精彩的演出給角色增添上了生活現實,我們卻還是不禁猜測著此前的十年他到底都經歷了什么才從一個話癆少年變為一個那么沉默的男人。又或許我們并沒有猜測,但卻依然能感到他的痛苦。
但無論這兩位配角做得有多么的出色,都不可能掩蓋飾演塞隆三個不同階段的三位演員對這個角色那讓人難以置信的演出。堅忍而寡言,或許是演技中最簡單而又最難表達的東西了吧。它是那么的簡單,因為劇本上寫著演員要做的似乎只是如木訥一般地出現在鏡頭前罷了。但它又是那么的困難,因為演員需要用最細微的表情動作和瞬間表達出角色內心的掙扎,同時傳遞給觀眾深沉的情感。而這三位演員做到了,尤其是飾演“小不點”的非專業演員阿萊克斯希伯特和飾演“布萊克”的特雷溫特羅德斯,我們似乎都能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們想對其他角色說的話,以及想對觀眾說的話。他們的表演是那么的完美,以至于幾乎沒有對白的塞隆,在劇終時依然能打動著我們,讓我們感到他所感到的痛。
即使因為電影《月光男孩》是劇作家麥卡雷尼的半自傳而使得它的故事有點過分的私人化,我們卻能感受到電影故事以外超越種族與身份的人性主題。這也是我認為它凌駕于今年其他電影之上的真正原因。你可以把它概括為一個同性戀黑人男孩的成長故事,你也可以把它概括為一個關于毒品和欺凌對人影響的寓言。但這些都不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描述,甚至對沒看過的觀眾來說是那么的具有誤導性。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 6
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前差一點頒給了《愛樂之城》,電影劇情并不是曲折離奇,或者新奇有趣。恰恰是他樸實的,詳細的,猶如一曲詩一樣的書寫了一個黑人男孩的三個階段,真實又樸實。總之你們自己
故事開始,小黑出生在黑人社區,個子瘦小,經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負,性格比較內向。這天他為了躲避那幾個欺負他的男孩藏到了一個毒販的窩點,這毒販呢看他可憐,自己也挺喜歡孩子的,把他帶回了家。
小黑的母親也不是好鳥,本身就吸毒,自己有個不靠譜的男朋友,你想想這樣的環境下,哪個孩子能正常成長。幸好毒販這兩口子不錯,所以毒販那里也成為了小黑的第二個家。
比較諷刺的是,小黑母親的毒品就是在毒販那里買的,她倒是也沒有一點羞恥感。
一晃眼,小黑長大了,到了高中階段,小黑還是那么瘦弱,學校還是有一波人欺負他,他的母親還是那樣渾渾噩噩的活著。
而毒販呢,大家都知道的這生計屬于刀口上舔血的`事,不久前出事死了,還好,毒販的女朋友還是一如既往的待他,真心覺得除了販毒,這兩口子人還真不錯。反觀他母親,毒癮上來的時候為了籌毒資,甚至還在他身上搜錢,他母親也知道毒販女朋友經常塞錢給他花。
這天晚上,小黑來到海邊,其實一直以來小黑都不太確定自己的性取向,內向也沒人傾訴,正好自己同學也來這抽煙,這個同學也跟小黑一起長大的,皮膚比小黑白一些,所以叫中黑,兩人敞開胸懷交流內心,再加上當天月亮比較圓,海風拂面,兩人有點肢體的接觸,瞬間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涌上心頭。
【黑人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相關文章: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11-07
關于月光的作文:月光與她02-21
《奇跡男孩》觀后感觀《奇跡男孩》有感02-27
關于月光的作文:一袖月光02-21
[經典]月光的作文09-09
月光的作文【精選】01-29
多情的月光01-18
皎潔的月光02-24
月光的影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