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南省考申論作文
引導語:河南省考申論作文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河南省考申論作文范文,歡迎閱讀!
河南省考申論作文:讓技術與道德相互為“界”
道德,顧名思義,植根于社會意識形態,往往代表著社會正面的價值取向,以善惡、美丑為標準,約束群體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安定有序。技術,誕生于人類歷史實踐活動,本質即為滿足人類需要的工具和規則體系,推動社會由勞作耕種的農業文明邁向互聯網繁榮的現代文明。技術與道德,彼此貌似毫無關聯,真的如此嗎?
灰色、色情等信息,憑借互聯網技術的無阻隔特征,悄然進入青少年生活,暴戾、冷漠成為價值取向;腐敗、失約等信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敞開式傳播,默然映入所有人眼簾,倒逼清廉、誠信成為公德內涵……。面對諸如種種,我們或憤懣、或欣喜,感性接受后更需要理性思考。道德是技術的邊界,為技術發展注入“良心”,使其燦爛卓越;技術是道德的拓展,為道德建設提升境界,使其純粹樸實。因此,讓技術與道德相互為“界”,為這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撰寫永載史詩的篇章。
道德為技術發展設定邊界。“沒有道德約束的技術,是極具破壞力的”,警戒著我們:內涵空乏的技術發展,可以強化人性弱點,敗壞社會風氣。不否認,技術的作用重大而神奇,網絡紅包讓距離不再遙遠;專車服務讓等車不再焦慮;微信微博讓視野不再狹隘。但是,誠如《道德經》所言“長短相形、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事物總是一體兩面,技術亦是如此。內涵匱乏的網絡紅包,讓“咫尺”變“天涯”;缺乏約束的專車服務,讓“慶幸”暗藏“危機”;信息繁雜的微信微博,讓“寬廣”欠缺“深度”。剖析原因,新生事物本身具有的“新”屬性,歷史沉淀不夠,導致道德標準模糊不清;部分使用者缺乏批判精神,只是盲目信任技術,最終“人腦”被“電腦”駕馭; 部分開發者缺乏人文精神,崇尚功利、效益等實用主義,讓技術淪落為“黑暗”工具。其實,技術并不能確定自身發展方向。技術發展,需要以“道德”為它確定方向、以道德“主流內涵”為它發展設定邊界,才能讓技術由第一破壞力變為第一生產力,綻放光華。
技術為道德建設提升境界。21世紀,是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亦是新事物、新技術蓬勃興盛的時代。新技術的出現,悄然改變著人們生活方式,不僅帶來新型消費業態、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常態;也帶來新型文化思潮、為社會價值觀帶來新內涵。網絡是平的,身處其中的人,無論貧窮或富貴,都可以暢所欲言;網絡是活的,無論偉大或平凡,聲音都會有關注。這就是網絡的“透明、可視、留痕”。融入網絡的'新技術使非道德行為更易暴露在閃光燈下、更易遭受輿論譴責,也使得非道德行為的成本大大增加,這不僅阻止道德滑坡,更助力道德境界提升。安全事故現場的一抹微笑,讓“表叔”曝光,直至被問責,倒逼黨員干部自覺堅守清廉作風。同樣,柴靜《穹頂之下》的8000萬點擊,讓“霧霾治理的公益化”再次被提及,綠色出行蔚然成風,社會責任感已然深入人心。諸多案例啟迪著我們:技術,激發人性向善,重塑“純粹而樸實”的價值觀,提升道德境界。
有言“對立統一是宇宙不變規律”。技術與道德,亦是如此。道德為技術發展設定邊界,充實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文精神,讓技術有力;技術為道德建設提升境界,賦予道德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讓道德有質。明白和承認這個事實,我們才會對技術形成恰如其分的評價,才會對道德形成清晰明了的解讀,才能擯棄“人定勝天”或“命由天定”的人文主義,最終實現道術相輔、天人相和的民族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