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

      時間:2021-03-17 16:38:11 臘八節 我要投稿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節的傳說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4篇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1

        1月8日上午,50多歲的市民王汝香對記者說:“傳說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為了紀念岳飛,就像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一樣,以食物的形式紀念抗金英雄,表達人們渴望和平、沒有戰爭的生活環境。”

        王汝香娓娓道來:“岳飛揮師北伐,率領眾將士抵抗女真族對南宋的擄掠殘殺,深受人民愛戴。但朝廷卻下令讓岳飛回朝,岳飛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了避免金兵殘殺百姓、對地方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他依然頑強抵抗。可后來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飛回朝,無奈之下岳飛只得遵從皇命。岳飛走時百姓非常不舍,想起岳飛的忠勇,百姓們自發拿出家里的糧食煮成粥為岳飛及眾將士送行。由于當時生活條件較差,各家的糧食都不一樣,有麥有豆,五花八門。百姓將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個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飛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麥有豆的粥了。岳飛率領眾將士道謝后回朝,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百姓為了紀念岳飛,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即臘八粥,以示懷念之意。”

        王汝香說:“小時候還聽人說過,臘八這個節日從農耕時期開始就有了。在農耕社會人們吃不飽,希望種的每一種糧食都能豐收,于是選出一天將各種糧食煮在一起吃,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王汝香說,“八”是個吉祥數,代表多的意思,人們希望多種糧食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小時候一吃過臘八飯就盼著過年,每年過臘八都可興奮,因為大家都可以等著過年了。”回憶起小時候過節的情景,王汝香笑著說,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家里沒有這么多豆類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黃豆和玉米糝摻在一起煮成粥,這就是當年的臘八粥。

        “無論如何,咱開封人都認為臘八粥是紀念岳飛的。開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飛廟,我個人認為臘八節和開封很有淵源。”王汝香笑著說,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臘八粥吃著更加香甜可口。雖然沒有了幼時對過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2

        《說文解字》中解釋“臘”字為:“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到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臘祭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臘祭”這種風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祭祖宗。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腌制的豬肉稱為“臘肉”。

        關于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在每年臘月祭儺驅疫時人們敲奏臘鼓。《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高誘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伙,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古代還有臘月擊鼓催春的風俗。古諺云:“臘鼓動,農人奮。”臘冬期,農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溫、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民們就忙著往地里送肥了。

        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戶、井、灶、中溜也。”可見,這個祭祀所祀的是來年的收成,所以臘祭在宗廟中舉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3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俗稱"過臘八"。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饑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里,3天沒給飯吃,他饑餓難忍。到處搜尋。終于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后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并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是臘八粥了。青島地區崇信后一種傳說。

        即墨做臘八粥除各種米類、豆類湊足8樣外,還必須加上棗和栗子,寓意"早(棗)下力(栗)氣",求得來年豐收。

        萊西、即墨等地都忌諱婦女在娘家過臘八,臘八前婦女們都要回到婆家去。直到大年初三。實際上是因為臘八一過,媳婦們都該

        回婆家推磨、壓碾,做過年的準備工作了。

        過去。農村孩子上私塾,過了臘八就開始放假了。所以俗語說:"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或說:"過了臘八,不怕啦!"指不用再挨私塾先生的板子了。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4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節的傳說作文4篇】相關文章:

      清明節傳說的作文03-28

      中元節的傳說作文07-22

      作文:關于端午節的傳說06-03

      重陽節的傳說10-29

      關于中元節作文:傳說08-29

      清明節傳說的作文10篇03-28

      寒衣節典故傳說11-08

      元宵節的傳說大全03-08

      中元節作文:中元節傳說08-30

      美麗的傳說作文05-17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伊人 |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3级AV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