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匯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多習俗,比如拜年、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餃子。
過春節的時候,我吃著美味的餃子,便躍躍欲試,想自己做一回餃子。因是第一次做餃子,媽媽幫我減少了一些難度,餃子的餡兒幫我做好了,餃子皮也捍好了,用皮來包餡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自以為包餃子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細做,結果剛剛做好第一個,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餃子皮里放一大塊餡兒,心里想:餡兒多放一些,吃起來才過癮。可是餃子皮小,不能把餡兒全都包起來,我沒有把餡兒取出一些,而是繼續用勁壓餃子皮。接著那餃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壓力,皮破了,餡兒一起都露了出來,然后我也沒有多想,就將錯就錯,又拿來兩張餃子皮,把餃子上的大洞補起來,最后包出來了一個“巨無霸”餃子,它的大小一個抵三個。第一個餃子失敗!
第二個餃子在包的時候,我吸取了第一個餃子的失敗經驗,只放了一點點兒餡兒,后來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開,往里面繼續放餡兒,只是拆皮的時候用力過猛,餃子皮居然不爭氣地又破了。第二個餃子再次失敗!
第三個餃子,大小適中,終于勉強成功了,接著我就以第三格餃子為基礎,又飽了許多成功地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包餃子就是我最喜歡的春節習俗。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轉眼間,又到了春節。在陣陣清脆的鞭炮聲中,在小朋友們的歡呼聲中,它閃亮登場。雖然覺得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許多,但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和興奮,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和朋友們一起瘋玩。。。。。。
貼春聯是春節必有的節目。說起它還有講究哩!貼春聯的東西不能用透明膠和雙面膠,因為它們剛貼上的時候會很牢固,但當它們的叫風干了之后,就會失去粘性,春聯會自動脫落。這時,古時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場。用白面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狀,再倒到開水里攪拌幾下,漿糊就做好了,然后再用炊炊把它涂到貼春聯的地方,貼上春聯就大功告成了。用這樣的方法會讓春聯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節有人把它撕掉。試試看吧!
餃子這種食物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餃子吃,那么,你們知道餃子的由來?而又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吃餃子呢?
傳說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等驅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不過現在的餃子大多數自己做的就是蘿卜和肉了,反正我就沒吃過用羊肉做的。
當然,說到春節還有很多習俗,我就不都說了。祝大家羊年快樂,要咩有咩!我去吃餃子嘍,拜拜!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今天是大年三十,終于要過年了,傍晚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還買了對聯和福字,最后又買了一大堆煙花爆竹,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回家后,我先幫著媽媽把對聯和福字貼在門上,然后又幫媽媽一起包餃子,餃子煮好了,媽媽把電視打開,我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很好看,尤其是劉謙的魔術表演,簡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夜里十二點,外面鞭炮齊鳴,煙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媽媽也拿出鞭炮、煙花開始燃放,好熱鬧呀,新的一年終于來臨了!
春節習俗的作文
今年春節剛剛過去,過年期間我看到許多戶人家的門上都貼了倒過來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這是為什么呢?我問媽媽,可媽媽也說不清楚,后來,我在書上看到,關于倒貼福字還有由來呢。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一個“福”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侄了。皇帝聽取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每年春節回漳州老家,心里總是歡天喜地,除了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玩,還可以感受春節民俗文化的氣氛。
大年三十,吃年夜飯是歡喜的。大人們忙的不亦樂乎,有的在門口貼春聯,有的在廚房里做年夜飯。而我們小孩子們就換上新衣服,拿著提前買好的鞭炮,一起在門口燃放,“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和我們的笑聲,呈現一片濃濃的年味。當然在吃飯之前得先祭拜祖先,把飯菜放在神靈桌上祈求祖先保佑。拜完祖先后,接下來是重要環節,我們漳州有個習俗就是在爐子里放上炭生著火,放在桌子底下,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年夜飯,這種習俗也叫做圍爐。
吃完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我把我的杯子倒滿飲料向長輩們敬酒,因為我的甜言蜜語、滑稽的敬酒動作,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所以我的紅包都會比較厚一點。“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總算快到午夜12點,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因為它代表著“除舊迎接"的煙花要燃放了。“砰”的一聲,第一門禮炮已經飛上了天空。瞬間煙花已經布滿了繁星的天空,看呀!天空中又多了一朵朵美麗的花,激情四射,絢麗多彩!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繽紛,使我眼花繚亂,真是太壯觀了。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煙花,它象征著新的一年生活紅紅火火,其樂融融的景象,讓我們知道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努力學習!
春節民俗你知多少?在過春節時有一些語言禁忌千萬不能犯,不能說出“破、壞、死"等不吉利的字眼。更不能打人或呵斥他人。在端碗盤時要格外小心,不慎打碎時必須快速的說出兩句吉祥的順口溜。
春節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習俗,我們必須傳承春節這個傳統文化,春節還可以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促進小孩與長輩之間的代溝。它是快樂的,熱鬧的,美味的一個團圓節。
啊,我喜歡這個有民俗特色,有氣氛的春節!
春節民俗作文 篇6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7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臥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锏,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后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說是小年,不如說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干完這些才能吃水餃。每當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那聲音直沖云天。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家里的男人們就去別人家拜早年,女人們在家里等待別人拜年。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但都在包,邊包水餃邊等待。
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能吃,吃完水餃才能睡。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別人來拜年。過完春節后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里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鐘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春節后的幾天晚上村里開著路燈,小孩子們都出去放各種禮花。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春節直到17號結束,春節過去之后,天氣逐漸變暖,一年結束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地特點。
春節民俗作文 篇8
我的故鄉是洛陽,那里有很多習俗,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祭奠死去的親人,但這里有一個習俗由來已久——那就是貼對聯。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因為它象征著團圓。有一個傳說說道:春節時,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來搶東西,但有一個老爺爺知道,年怕紅色的東西,于是,每逢春節,我們便在門口貼紅色的對聯,穿紅色的衣服,放炮竹,以防年來侵襲。
20xx年的時候,我就和家人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那天晚上,媽媽,姑姑煮餃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門口貼對聯。我雙手緊握對聯,妹妹拿著膠水,爸爸帶著我們來到了門口。爸爸喊:“膠水!”妹妹趕緊遞上去,他又喊:“對聯!”我抽了一張給他,只見他一手拿膠水,一手拿對聯,把膠水往對聯上一擠,“啪”的一聲,拍上門框,又照葫蘆畫瓢,將另一張也拍了上去。然后,甩著大手進去了,邊走邊喊:“貼——好——了——!”聽爸爸這么一喊,大家都跑來看,可在“欣賞”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媽媽告訴他:“你貼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問:“怎么貼反了?”“對聯分上下聯和橫批兩部分,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橫批貼中間,你看你是不是貼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趕緊揭下來,重新貼,之后我們一起吃餃子,看電視,一個美好而又甜蜜的春節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次過春節,我不僅知道了對聯應該怎么貼,還領略了中國傳統的源遠流長,連貼一張小小的對聯也有講究。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匯編8篇】相關文章: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匯編9篇03-09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4篇03-23
【熱門】春節民風民俗作文三篇10-20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合集9篇02-12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十篇02-09
【熱門】春節民風民俗作文3篇01-28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合集八篇01-28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合集五篇01-22
【熱門】春節的的民風民俗作文3篇03-31
【熱門】春節民俗作文匯總7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