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于我們的節日清明征文
第一篇
清明節的前兩天,班上的一些同學自發的來到了太行太岳革命烈士陵園。我當然也不例外,與同學們來到了這神圣的地方。
穿好校服,系上鮮艷的紅領巾,拿上鮮艷的菊花,大家便向烈士陵園“進軍”了。剛踏進大門,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就映入大家的眼簾,碑上還有幾個醒目的大字——太行太岳革命烈士紀念碑。大家在碑下獻上了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又像紀念碑端端正正地行了一個隊禮。
往里走,就是紀念館了。步入館內,大家不禁“哇”地叫出了聲。這里琳瑯滿目的擺放了許多戰爭時的資料,并且陳列著以前使用過的武器與衣服,油燈等生活用具。大家的眼睛看的應接不暇,不時揉揉發酸的眼睛,接著看。大家體會到了戰爭時戰士們的勇氣和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
大家又來到了后院的陵墓,這里有上百名烈士在這里長眠,大家不禁為犧牲的烈士感到惋惜。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有誰會不感到惋惜呢?
時間飛快地流逝,眨眼間就到中午了。大家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里。我想:是烈士們換來了我們安定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一份力!
第二篇
這是一個短暫但可以讓我們修生養息的耗時間,這是我們開學以來第一個假期,我們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清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節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 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使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好習慣。
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然而當我們享受節日給我們帶來的假期時是,是不是也應該像祖先一樣在這些節日里做些什么呢
【小學生我們的節日清明征文】相關文章:
我們的節日清明征文500字04-21
我們的節日清明征文600字04-04
我們的節日清明節征文1500字04-18
我們的節日清明節征文600字04-10
我們的節日端午征文04-22
我們的節日——清明作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