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
篇一: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
現今,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了適應環境快節奏的變化,快速讀物、快速食品應運而生。而在我看來,這些沒有任何營養的精神和物質食品,只能滿足我們內心的求快心理,卻并不能帶給我們所需要的營養和健康。所以,筆者認為,真正適應大多數人的是慢生活,而不是快生活。而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總是找借口說自己太忙,忙得不能好好吃一餐有營養的飯菜,忙得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有人過勞而死的新聞也已經不再新鮮。其實,生活的意義在于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等到我們一路追趕,滿足了自己一個個欲望時,會發現我們都是在失去,失去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本該美好的記憶,已然一片蒼白。
生活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面對競爭的壓力,我們需要時時學會減壓。古人在這方面的觀念就比我們健康多了。比如陶淵明因不滿烏煙瘴氣的官場,便辭官歸隱。在田園中,他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和豐富,獲得了一份快樂與超脫。這種境界在明爭暗斗、你死我活的官場是無法達到的。當然這并不是說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做隱士,而是要學習古人那種淡泊寧靜、怡然自得的生活追求。
如今,“慢”的理念已經滲入到歐美社會的各個角落。時間研究員、時間經理、抗緊張培訓班等聞所未聞的名詞已經不再少見。據報道,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個“放慢時間協會”,在全球擁有700多個“盟友”。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碼表、觀察路人,如果發現有人不到半分鐘就走了50米以上,他們就會上前給予“勸導”。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是健康的,是有營養的;慢生活又是一種豐富的精神體驗,這種體驗是有助于內心需求的,是易于滿足的。而只有當我們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更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才看得到更多美麗的風景。
篇二:慢,也是一種態度
20XX年7月23日,甬溫線發生特大動車事故,致使經濟損失,親人痛哭,為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事故之后,鐵道部門采取措施,設施降速,從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300公里開行;最高時速2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200公里開行。
“降速”的背景是我們對“快生活”時代的反思。“快生活”的時代里,我們都在趕時間,需要快節奏;電話在催,手機在叫,寄信都要特快專遞,坐車選擇高速公路,拍照要立等可取……現代人一味地加快生活節奏,許多事物的發展過程便被不斷的刪減,被省略,被模糊,行色匆匆,甚至與剛剛和你擦肩而過的人都未必記得他們的面孔。
在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汽車公路,路上有一個標示牌告訴游客們:慢慢走,欣賞啊!有許多的游客們,生活在這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中,乘著汽車兜風,急馳而過,無暇回首流連風景,多么令人惋惜啊!
于是,我們看到了“樓歪歪”星易碎的生命,看到了甬溫線上那血淋淋的慘劇,看到更多“聰明”的人類不遵守大自然的發展規律而急于求成的結果。這一切,真的值得嗎?快節奏的生活能提高生活質量嗎?能帶來更高的人生嗎?我們不得不靜下來反思。
的確,發展的這么快,也并沒有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天空變得越來越暗,河水變得越來越黑,空氣變得越來越臭,河里的魚蝦變得很少甚至死亡……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發展的太快,急于求成,甚至快到以至于我們沒有來得及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會受到什么樣的危害。人們在享受快到來的好處時,卻忽略了慢的重要性。
本來,我們有安步當車,可現在,開車時路上稍有堵塞,就會有人不停地按喇叭以抗議;本來,電視頻道就那么幾個就夠用了,可現在,幾百的頻道換來換去,嘴里還在不停埋怨;本來,用電話線撥號上網,網速如蝸牛在爬,但還是忙的不亦樂乎,可現在,人們天天掛在網上,網頁打開稍慢一些,就會不停地狂點鼠標,以表示不滿。
我們越來越不能容忍慢了。
真的,我們應該靜下來想一想,去等待社會秩序的慢慢改善,等待人類文明素質的慢慢提高。正如那塊標牌上寫的
——慢慢走,欣賞啊!
篇三:“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慢節奏享受食物
意大利人吃飯要講究一定的順序,分冷盤(頭盤)、第一道、第二道、配菜、甜點、水果、咖啡和餐后消化酒。米面主食放在第一道,肉類在第二道。如果在高檔一些的餐館就餐或是參加宴請、婚禮等重要場合聚會,餐前還要有正式的開胃酒。人們邊吃邊聊,一頓飯能從早上11點一直吃到晚上8點才收場。
意大利人把通過“吃”來建構的社交生活看得極為重要,幾乎不惜一切時間和金錢借聚眾吃飯的機會推銷自我,籠絡人際關系。上到國家政要下到平民百姓,家事國事天下事輪番登場,沒有中場休息。估計說話既費口舌又損耗腦細胞,食物補充也就不能間斷了。意大利還有專門的慢餐館,餐館的墻上畫了一只蝸牛,蝸牛的兩只觸角變成了一刀一叉,告訴人們吃飯要慢下來,慢慢品味。
意大利人甚至還將慢慢吃飯的理念提升到國際標準,創立了國際慢餐協會,倡導人們從慢慢吃飯開始,逐漸學會在慢節奏中享受食物,品味生活。
凡事講究“慢工出細活”
我剛到意大利時,還不太習慣這里的慢生活,以在中國的正常速度走路,但在別人看來可能就顯得“行色匆匆”,這時有個年輕人拿著秒表向我走過來,詢問我有什么急事,為什么走得這么匆忙。原來這個人是“慢生活藝術組織”的成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觀察路人,對走路“過快”的人開“超速罰單”。
意大利的慢生活不光體現在慢餐、慢行上,就連工作上也慢慢悠悠。我所在的辦公樓搞裝修,廁所也在被裝修區域。我對意大利人裝修“慢工出細活”的準則早有耳聞。一般中國人用一天時間就能干完的活兒,意大利人則要用一個星期。我想也許是意大利人更注重工程質量和美觀程度吧,難怪意大利在文化古跡遺產保護和復原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辦公樓數月沒廁所用,倒是樂壞了樓里的員工。借方便之機,大家紛紛跑出辦公樓到附近的酒吧喝咖啡,就算老板打來電話也有了理由。酒吧老板也高興,甚至還多次請裝修的小伙子喝免費咖啡,叫他再慢點兒裝修。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意大利式的“慢”說白了是一種處世態度,無論處理工作還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像度假一樣,沒有時間和事情緊急程度的約束,隨遇而安跟著感覺走。一次我同一位意大利同事被上級安排外出買東西。我們剛出了公司,同事先伸了個懶腰,瞇著眼睛看了看暖暖的太陽,開始大贊天氣多么好、太陽照在身上多么舒服等等,腳步也就自然地慢了下來。之后這位同事居然提議先去喝咖啡。慢慢地品完一杯咖啡,我們才向超市走去。買了東西付款時,沒想到這位同事又跟收銀員攀談起來。正當我擔心回去太遲要被責怪時,卻發現身后等待付款的人因對同事和收銀員之間的話題感興趣,非但沒有催促,反倒興致勃勃地加入了攀談。本來5分鐘就能夠辦完的事情,我們卻用了半個多小時。
篇四:慢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
“慢的樂趣怎么失傳了呢?”十幾年前,當我讀到《慢》這部書時尚不能理解米蘭。昆德拉的哀嘆,現在,作家的寓言終于在我們周遭一一兌現了:我們最缺的不是速度,而是“慢”的傳統。如果稍加改動,這句話就成了我們的另一種現實——慢讀書的樂趣也在失傳。
曾經,讀書作為一種“慢”的傳統迤邐千年,而今,卻被“快”所取代,出得快,印得快,看得快,閱讀儼然變成一種追求粗淺的競賽。書籍曾是一種高貴的珍稀品,現在已淪為了大路貨市場,書越出越多,但讀者越來越無所適從。那時我們將讀書視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眼下,我們的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們正在喪失閱讀的能力。
慢讀書的傳統怎么失傳了呢?
要是東坡先生一覺醒來,一定難以相信讀書竟能跟“速度”捆綁一起。他老人家甚至古董到反對讀雕版書而選擇讀抄本,習慣讀完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能發現新意。但現在,“淺閱讀”,“快出版”已成一種潮流。這很可怕。伴隨這些商業概念一同出爐的并發癥則是:粗制濫造、功利閱讀,心態浮躁。只是,我們是不是該停下來想一想,當自己的生活本就已很緊張、壓抑,急迫,如果還要被大量的偽書、爛書擠壓,豈不成了另一種精神的奴役?
當然,“快”并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病征。我們也并不反對一目十行,甚至不反對出版的跟風和追尾,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讓自己回歸真正的閱讀,讓少數人回歸慢閱讀的傳統。很難想象讀書不是一種“慢”。書籍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閱讀的愉悅也只有在緩慢中才能挨近心靈。而這不可能是“快餐閱讀”所可以提供的。
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關于讀書的記憶,不管它是憂傷,還是喜悅的,但歸根結底是因為慢。二十年前,一位當兵的朋友收到一套名著,花三年才讀完。問其原由,他說,“舍不得讀完。”那時,書籍于我們是珍貴的。也是二十年前,另一位朋友在西安讀大學,進城看中一套周倫佑編的外國現代文學選集,因錢沒帶夠,回去借了錢,凌晨五點騎自行車數小時,趕在書店開張前就候在門口。他是怕那套書被人搶走。這套書他讀了近二十年,一遍又一遍,書中到處是批注。此刻,它們就放在我的書架上。我在借閱書的同時,也閱讀了他的故事。
我們推崇慢閱讀,并不一味強調“慢”,而是追求那種閱讀的純粹和愉悅。我們倡導慢閱讀,而非只求片面、實用、功利,根本不會觸及心靈的快讀行為。就像加拿大學者約翰米德馬說的,慢閱讀,并不是主張一切東西都應該慢慢讀,而是提倡一種觀念,慢閱讀的目標是拉近讀者和所讀信息之間的距離。
柯爾律治說:“一本好書就是藥房,且藥效持久。”但叔本華也說,“壞書有如毒藥,足以傷害心神——因為一般人通常只讀新出版的書,而無暇閱讀前賢的睿智作品,所以連作者也僅停滯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圍中,我們的時代就這樣在自己所設的泥濘中越陷越深。”
所以我們倡導讀者“少讀書”——不濫讀,不跟風,對任何形式的暢銷書都報以一定程度的警惕;“讀好書”——選擇經過時光淘洗的經典著作,選擇值得反復讀的書,甚至是那些所謂“枯燥”的書。
我們認為的“好書”標準很簡單:文字好;故事好;氣度好;睿智;啟智;有新意;有誠意;有真情;或有一二,即可。我們認為的壞書:偽善、跟風、包裝過度、粗制濫造,誤導或是敗壞讀者的趣味,讀了之后令你有不舒適之感。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本身。就像某個藝術家說的,我們不停地吃著他們給的包子,但并不是想最后成為那個包子。我們閱讀別人的著作,是為了最終成為自己。這才是閱讀最大的饋贈。所以,我們倡導——讓慢閱讀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回歸到追求效率和速度的都市節奏之中,讓慢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回到我們的生命和日常之中,讓本該有的愉悅回到那無限大的少數人之中。
【慢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相關文章:
慢是一種態度作文09-21
堅持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08-18
知足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07-02
大氣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05-22
捐款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07-16
感恩,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作文05-14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作文09-19
自信,一種闊達的人生態度作文05-30
自信,一種闊達的人生態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