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網絡作文常用(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網絡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網絡作文 篇1
網絡,讓我們千里傳溫情;網絡,讓我們得知天下事;網絡,讓我們廣結四湖友。網絡見證奇跡!
我,一個內向的女孩,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無聊時,常一個人獨自發呆。不過那件事以后,我……變了。
自從,我接觸到了電腦,就喜歡上了QQ聊天,因為在網上,我可以突破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覺讓我很快樂,網上的無話不談也讓我逐漸開朗起來。
“今天的事真多,都無從下手,真煩”,晚上一回家就懶散的坐在椅子上,開始對一個新交的朋友發牢騷,“整理好心情,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嘛,來,聽我指揮!現在放空自己,不如走到窗前,去欣賞一下美麗的夜景吧!”渡到窗邊,仰望深夜,深藍色的天幕上綴著一顆又一顆閃閃的星,或疏或密,真美。微風清蕩,吹散了我的滿心愁緒,送來了輕松和愉悅。
“好多了嗎?,這方法應該不錯吧。現在不打擾你了,忙吧!”我愣了一下,想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竟然能幫助我排解心中的煩悶,為了我著想,而我卻向她發牢騷,甚至練句謝謝也沒有說,當時心里真像是打翻了無味瓶一樣。
其實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一樣,也能把迷惘的.人帶出荒原,走向景色旖旎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使用網絡的話,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萬一我們過分的沉迷網絡,就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容易受到不健康內容的影響,導致我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由此看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不過我們認為只要能夠把握住自己,就能見證到網絡創造的奇跡。
網絡作文 篇2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如今的21世紀,千家萬戶都用上了電腦,裝上了寬帶。當今社會,網絡早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消磨時間的好去處。
網絡的到來給予了人們無窮無盡的方便,就拿我爺爺奶奶來說吧!爺爺好看新聞,網絡告訴爺爺國內外的大事;爺爺也喜歡下象棋,網絡讓爺爺每天都和全國的網友切磋切磋,好好地過一把棋癮。奶奶想天天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網絡帶給奶奶許多的健身操。就連媽媽也受感染了,每天都堅持做操。我對網絡也十分熱愛,但逢雙休日,都會和樓上的`好友玩玩雙人小游戲,兩人的笑聲像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的追著人走。我還經常用網絡和遠在上海的表弟視頻對話、同好哥們聊天,他們的形象顯示在屏幕上,讓我看了就倍感親切。
……
但你可知道,在全世界無數人使用網絡收獲快樂的同時,有多少人痛苦不已?網絡有利也有弊。有些游戲讓一個又一個的人迷失了自我。他們雙眼空洞,心里除了游戲還是游戲。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前途無量的中學生,無意中迷上了網絡游戲,他的學習成績便直線下滑,從高峰跌進低谷。整天不顧一切的泡在網吧里,連飯也不吃了,外面雷聲大作他也不知道。為了上網,他偷家里的錢,砍傷了家人……他的前途就這樣被徹底毀滅了。
同學們,我們在網絡里暢游時,別忘記把握一個度,不要迷失了自我,因為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要讓網絡為人類做貢獻,而不是毀滅人類!
網絡作文 篇3
五一剛過,一位年僅35歲的優秀的媒體同行遠離了我們。據透露,自殺原因疑系憂郁癥。
網絡上,網民們表達著惋惜痛心,同時再次反思工作壓力與抑郁癥對人生命健康的傷害。科學松鼠會成員游識猷發了一條微博引起很多網友共鳴,他說,“對于一個抑郁者來說,最幸運的可能是在你最低落的時候,有一群你相信并且喜歡的人一直一直在跟你說,只是大腦得了一場感冒而已,會好起來的。他們還會切切實實地告訴你一些好起來的辦法,說,一起就醫吧,一起運動吧,一起練習冥想正念吧,實在郁悶就一起吐槽吧…”
再沉重的痛苦,都是可以緩解和改變的。重要的是,身邊能有那么一群人在認真地幫助你擺脫情緒的困擾。這事說起來簡單,但在互聯網時代,這又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互聯網造就了特定的時代精神,比如它的開放、平等、共享、協作及世界性,但互聯網畢竟是一種中性的技術工具。社交工具的普及,網絡生活的最大好處是即便我在上面有一萬個好友,只要我想,我就能在現實當中屏蔽他們,不和他們發生任何聯系。這實際上也改變著人們真實的交際關系。孤獨讓現代人靠近網絡,而網絡卻讓現代人更加孤獨。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從聊天室,到ICQ,到網絡論壇,再到網游,網絡交往的興起似乎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拉近了人們的關系,相隔大洋和素昧平生的人談天說地……網絡的便捷性和虛擬性似乎越來越幫助人們撕下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的虛偽面具,令人際交往變得更直接和自由。網絡人際交往似乎呈現出了一番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上網不再只是工作和娛樂的簡單需要,更成為排遣寂寞的渠道。但是,依賴于虛擬環境的人際關系網絡是否比真實社會人際關系更有助于消除寂寞、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
以美國為例,十年前美國的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4939萬人,普及率為16.8%。然而,這樣一個自由的信息王國同時也時孤獨的現代城堡。一項針對美國人社會聯系的調查報告表明,與20多年前相比,美國人的社會孤獨感越來越深,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他們無人可以相互傾訴。
研究顯示,1985年,平均每個美國人有至少三個人吐露心聲,但到20xx年,這個數字下降到兩個人。更嚴重的`是,有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根本沒有可意信賴的密友,這個20年前高出一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超過50%的人把他們的伴侶視作唯一的傾訴對象。這是1985年翻了一番。雖然這預示著良好的家庭生活,但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社會關系更加脆弱,如果他們的伴侶去世或婚姻破裂,他們將會經受致命打擊。
對網絡的依戀無疑是造成美國社會加速疏離的主因之一。因為對網絡的依戀扭轉了傳統的交際方式,當一切都可以在網上解決,勢必削弱情感的交流和對其他關系的關注。其實這不光是美國社會存在的問題,任何一個依賴互聯網的社會,人際交往都因網絡社交工具的運用被改變著。
心理學家雪莉·圖爾克20xx年出版了一本書《一起孤獨:為什么我們更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書中有一個故事講到,16歲的新澤西女孩茱莉亞,喜歡參與各種網上投票,她總在平板電腦、手機上敲字。身邊有任何風吹草動,她都會記錄下來。
茱莉亞說,“如果我不高興,或者感到心煩,我就會把心情寫下來扔在網上給我朋友看,我知道他們會關注我,而且會想辦法讓我平靜。如果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發生了,我也會把它擺上網,我的朋友會和我一起興奮。所以發短信或者寫Twitter時,我一定帶著飽滿的情緒。在我敲字時,即使我之前在生氣,難過得嚎啕大哭,但是,Yeah,我還有我的朋友……呃,我的手機。我會告訴他們我的一舉一動,我需要和他們說話,和他們見面。”
當她有傾訴欲望時,她會同時想到手機和朋友。她混淆了概念,她把朋友的名字錄入手機或者從手機里刪除,做這些事的時候,她完全沒有意識到當中的暗示——手機才是她的頭號朋友,也負責鑒定她其他的朋友是否合格。雪莉·圖爾克發現茱莉亞發出一條信息后會變得焦躁不安,直到她收到一條回復:“我總是收到這樣的回復‘我很抱歉’,或者‘這棒極了’。”
其實很多人都和茱莉亞一樣,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當你用手機或者社交工具和朋友交流時,手機和社交工具才是你的頭號朋友。機器的交流能和現實生活中的面對面相比嗎?在網絡上,你可以忽略他人的感受,在短信里,你不用在意眼神的交流。所以,雪莉·圖爾克得出一個結論,“科技永遠都是誘人的,它可以近乎完美地填補人類生活中的不足。不幸的是,它也證明了我們是非常脆弱的,我們時常感到寂寞卻又害怕被太過親密的關系捆綁,而恰好各種數碼設備可以為我們制造一種假象——我們被陪伴著,哪怕沒有友誼,沒有愛情,那些設備仍然愿意滿足我的需求。”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萊昂納多·薩克斯(Leonard Sax)研究社交網絡,他認為沉迷Facebook的少女更容易患抑郁癥,“女孩們總喜歡在網絡上發布開心的事情,將鏡頭對準自己,告訴別人自己正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當她們看到其他女孩的快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我的生活真是一團糟。’”然后,她們就抑郁了。
技術革命助漲了人們空前的孤立。上個世紀90年代,學者們就開始將通信聯系的增加和人際接觸的減少的對立現象叫做“互聯網悖論”。當然,懷念互聯網之前的日子毫無意義,重要的是,掌握工具的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工具只能是工具,不是有血有肉的朋友。當我們情緒低落乃至痛苦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尋找有血有肉的朋友,感知他們的存在,和他們一起運動,一起練習冥想正念,一起吐槽…
網絡畢竟是網絡,即使你的網絡上有上萬個朋友,生活中我們還是需要有血有肉的朋友,孤獨時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而不是一天到晚的刷著屏,對著一臺機器,無聲的交流著,孤獨不是這樣來調節的,健康的心理需要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往。
【網絡作文】相關文章:
網絡的作文12-11
(精選)網絡的作文12-22
(經典)網絡的作文01-01
網絡作文[精選]12-25
網絡作文09-16
(精選)網絡作文11-27
網絡的作文(精選)01-08
網絡的作文(精選)01-25
【經典】網絡的作文01-26
網絡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