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素材怎么找
導語:在寫作中,用恰當而新穎的作文素材,可以為行文增色不少。如何選擇和運用作文素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一起學習一下吧!
在各種高考參考書類型中, “作文材料”的相關參考書市場需求最為火爆。“60個素材擊破高考作文”、“記住50個小故事,讓你的素材不再陳舊”等書目比比皆是。同學們看了很多新例子,可是到了考場上,同學們一提起筆來,腦海中永遠浮現出三個不變的身影:李白、杜甫和蘇東坡!
為什么同學們看了、記了不少名言警句,但到考場上依然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為什么看到的東西無法應用在作文寫作中?
1. 深入理解素材,從熟知情節原有內涵中發現新主題
我們看素材,往往只關注情節,而真正需要看到的是主題(而且是細分的主題,而不是寬泛的論述)。
舉個常見的材料: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只馬蹄鐵;
丟了一只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
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當看到這個英國大帝理查三世的悲劇故事,我們應該記住什么呢?是鐵釘、馬蹄街、將軍或國家嗎?不是,我們要記住它背后的內涵、警策之意。現在的作文書倒是提到了這一點,但往往以“細節決定成敗”作結,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難道只有寫“細節決定成敗”才能用這個材料嗎?肯定不是,因為現在絕不會有作文像十年前一樣讓你泛泛地論述一句正確的廢話。
在新時代,同學們要更深刻地理解素材。比如此材料,完全可以想到“帝國的衰亡絕不只在于鐵釘。鐵釘只是一種表征,但我們還要看到更多”,而以“絕不只是一顆鐵釘”入手,討論衰朽時代的千瘡百孔以及救世啟示之道;或是從鐵釘作為“基礎”、“準備工作”的意義出發,講述“基礎”與“高樓”的復雜關系……
上面兩個思路,有人會理解為反向立意,或是求變求新,然而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對“細節決定成敗”這一大主題的細分與變奏。時代呼喚立意更精準,還要新穎的作文。在一味求新可能**的風險下,從素材中把握常見主題的變奏與細化是更好的角度。
2. 轉換論述角度,全面利用已有素材
素材本身是具有適用的豐富性的,即一個材料不一定只適用于一個主題。我們不能指望孩子背100個例子去應對100個主題,萬一考了第101個,那孩子不就白忙活了嗎!
因此,學生更應該學習一種調換論說角度的方法,使一個材料能自如地符合任意一個主題。
具體方法是,同學們應當重點把握一到兩個作家,構成對他們盡可能深入豐滿的理解,使得這個“黃金素材”可以覆蓋高中常見的一切主題。
例如,閱讀史鐵生精選的小說與散文,就能以對史鐵生先生的敘述覆蓋所有主題。理想與現實、有用與無用、天分與努力、勇氣與恐懼、物質與精神、平凡與偉大……他們都在這座巨人身上有所體現。
重要的是我們怎么講述材料,而不是材料本身。通過主動訓練語言概括和話語轉換的能力,同學們可以逐漸有意識地從不同視角觀照、描繪同一人物,最終脫胎換骨,自如地書寫出這一人物生命的不同側面。
從此,你的作文素材將不再止于單一的“李白、杜甫和蘇東坡”了
【作文素材怎么找】相關文章:
作文素材怎么積累01-29
淺談低年級作文如何找素材02-02
高考作文素材怎么運用08-12
小學生寫作指導:作文如何找素材08-07
高考作文素材:怎么用好修辭07-18
找呀找呀找朋友作文07-28
找呀找呀找朋友作文05-27
中考素材:問題疫苗是怎么逃脫監管眼睛的08-13
找呀,找呀,找訣竅_小學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