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時間:2025-04-02 17:15:17 賽賽 習俗 我要投稿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3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30篇)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廣西”三月三”,就是壯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我們還稱它為“花炮節”。

        為什么要叫它“花炮節”呢?因為在廣西農歷三月初三這天,人們會舉行一項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一個直徑6厘米,外圍包了一圈花綢的圓形鐵環,將它套在一個迫擊炮似的圓筒上,通過火藥爆發的沖擊力將它送上天,落地的時候人們可以跳起來爭搶它,搶到它的人呢,所在的隊伍就可以積一分,到最后誰的分最高,就可以得到全參賽人員的祝福和稱贊。花炮是個象征幸福的花圈,誰搶到花炮,就寓意著他以及他所在的寨子在這一年會人財兩旺、幸福安康。

        廣西素有“歌海”的美稱,特別在“三月三”這天,家家都要穿上特定的服飾,去參加城寨的歌舞表演會,對唱山歌、跳竹桿舞、吃美食等各種民俗活動全部匯集在一起,好不熱鬧。表演會上,最令人興奮的,莫過于群舞表演了,上百號人手牽著手,圍成個圈一蹦一跳地轉起來,姑娘們身下的裙子飄揚,就宛如一條五彩的絲綢帶鋪開,每個人的`臉上都揚溢著幸福與喜悅的笑容,步伐是那么輕盈,眼睛是那么明亮,神情是那么美好,這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贊嘆與欣賞。

        不止是活動,“三月三”專屬的美食也是讓人贊不絕口。先講講五色糯米飯吧!傳說,是一個叫特儂的人,為了不讓猴子偷吃老母親的糯米飯,靈機一動把黑楓葉搗爛,再用水一沖,把糯米放進去浸泡,這樣,蒸出來的飯就是黑色的了,猴子看見了以為是毒藥,也就不敢吃了。后來,經過時間的推移,人們又發明了紅、黃、白、紫四種飯,并稱為“五色糯米飯”。

        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在三月三這天,還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煮上一大鍋,全家吃上一碗,食之即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據說還可以祛風濕、清火、腰腿不痛,還可預防春疫。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雖祖籍湖北,但在廣西生長的這些年,也感受到廣西少數民族的風情,并漸漸融入其中。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

        說起我們壯族的節日,那最熟悉的便是“三月三”了。

        在“三月三”這天,人們會唱山歌、拋繡球、打花炮、吃五色糯米飯。說起唱山歌,就會想起劉三姐,她聰慧美麗,歌如泉涌,歌聲優美動聽,深受民眾喜愛,被人們稱為“歌仙”,所以人們還專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這天紀念她。

        在我的家鄉,每逢三月三,人們便會一起對山歌。有時就算我聽不懂方言,但是我也樂在其中。

        五色糯米飯有黑、白、紅、黃、紫這幾種顏色,象征著五谷豐登。小時候我很疑惑,為什么糯米飯有這么多的顏色?這些顏色是怎么來的呢?問了媽媽才知道,哦,原來是用植物染成的。黑色用的是黑豆;黃色用的是梔子;紫色用的是紅藍草;而紅色是用楓葉染的。

        去年三月三,我們一家人回了老家。經過了大約四個小時的路程,終于到了家里。一進家門,只見奶奶拿著梔子和紅藍草正在泡水。我連忙跑向廚房,興奮地喊道:“奶奶這個什么時候才泡好啊?今晚可以吃了嗎?我想吃糯米飯了。”奶奶笑了笑:“要到明天,你先去吃外面的那些糯米飯吧。”我吃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飯,不甘心地想:唉,這些糯米飯只有香和味,要是有顏色,那才叫好吃呢!畢竟美食都講究色香味俱全嘛。

        我記得那天我總是在廚房里進進出出,恨不得馬上吃到黃色和紫色的糯米飯。終于我從中午熬到了晚上,連睡覺都夢到自己在吃五色糯米飯,真想快一點到明天。到了第二天,我匆匆洗完漱就跑進廚房,看到已經煮好的糯米飯,那色澤光鮮亮麗,五彩斑斕,擺在簸箕上,仿佛開了一朵五彩的絨花。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除了我們壯族的三月三,還有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3

        說起壯族的民風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呀!

        走進我們壯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壯族最具特色的用來傳情達意的信物——繡球。繡球為圓形,布面,繡有花鳥,內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的農作物。四角綴以彩色絲帶,供手握拋擲。拋繡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駝”,并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繡花布囊及繡球。

        當然對我們壯族來說,最重要的日子非“三月三”莫屬。壯族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農歷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在壯族的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誕辰日。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數是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也有傳說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所以又稱“歌仙節”。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大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便會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若彼此有了情誼,再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有眼緣,并對他的歌才滿意,便會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予意中人。

        在農歷三月初三這天,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艷誘人,天然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味道清香,別有風味。如果再搭配五色粉蒸肉,味道更是不可言喻。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就是我家鄉的三月三,有機會歡迎你們到廣西做客。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4

        我們家有一個習慣,每到農歷三月三,我們就會祭三位菩薩。“今天又是農歷三月三,爺爺,我們又該祭菩薩了!”“對啊。”“爺爺,我們為什么要祭三位菩薩呀?”“這樣能讓三位菩薩保佑我們一生平安。”“哦,原來是這樣。”我心中知道了“驚天大秘密”而開心。

        每到農歷的三月三,也就是我們祭菩薩的時候,爺爺會先把雞的毛全都拔掉,再放進鍋里煮,通常雞毛拔掉后不會全部扔掉,還會留下三根屁股上面的毛。這時候爺爺和我會留在家里面看著雞,奶奶去外面買香、蠟和米糕。

        爺爺拿出很多杯子來,把每個都裝滿沙子,再從里面拿三個出來放在桌子最前方,左右兩邊各一個,中間也有一個,再拿出兩個盤子擺在桌子中間的左右兩邊,然后爺爺又把裝滿沙的杯子均勻的擺放在家里面的各處。

        等奶奶把香、蠟和米糕買回來后爺爺的雞也好了。爺爺把蘋果、米糕放在兩個盤子里,又把雞放到盆子里,把三根雞毛插在雞屁股上,把香插到擺在地上的杯子里,每杯一個,桌上的.杯子左右兩邊插上香,中間插上蠟,在放吃的時候,爺爺還說:“三位菩薩上桌子吃飯了……”

        終于到了祭拜的時候,我站在桌子前面,爺爺讓我作三個揖,我在作揖的時候,爺爺就在旁邊幫我祈禱:“三菩薩請保佑我孫子考上好學校,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祭菩薩是一個祈福的活動,它寄托了人們對菩薩的尊重,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5

        故鄉,故鄉是什么?故鄉是你在兒時的一個夢,故鄉是你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塊基石。有一首歌這樣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

        我的故鄉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那里3月3日時會敬娘娘,每年的生日三日,這天我奶奶總會跑到我姥爺那邊,買上一大袋的紅蠟燭,香煙等等。每次都靜靜的時候,她總會把香燭點燃,放在汽車的每個輪胎面前,讓我過來磕頭鞠躬,我鞠完躬后她會讓我拿著煙跟在她的后面走剛弄完后,才準休息。

        我記得今年3月3日的時候,我奶奶像往年一樣。買了煙和燭,讓我姑爺爺下來把雞殺掉,將雞血滴在一張張紅紙上,讓我拿點兒紅紙跟她圍著車轉,將滴有雞血的紅紙粘在車輪上。然后又叫我把紅燭點燃,跟她一起走,最后拿幾塊磚頭放在車輪前,然后叫我把紅燭和煙點上后放在一直磚頭上,讓我鞠躬磕頭。

        敬完娘娘后,奶奶就把剩余的善后工作交給了我,她就去洗手了,讓我把剩下的.雞血倒掉,把把剩下的紅紙嗯放在一個抽屜內,把竹和香放在柜子上,最后把地上的灰掃掉娘娘就敬完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個人的家鄉可能說風俗不一樣,但是每個家鄉的風俗寓意都是一樣的,都是象征著美好,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辭舊迎新心愿,三月三那天許多人都在敬娘娘,都做這和我們一樣的工作,但是每個人都覺得非常快樂。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6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傳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姐。我曾聽奶奶給我講過,劉三姐能歌善舞,她的歌聲像春風一樣柔和動聽,常常帶領鄉親們唱歌,以表達對常常壓迫村民的地主的不滿。所以地主莫懷仁對她懷恨在心,企圖禁歌,卻被劉三姐用山歌反駁的理屈詞窮,啞口無言。可是不甘心的莫懷仁,甚至不惜重金聘請來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企圖用歌聲降服劉三姐,結果毫無招架之力,輸掉比賽的莫懷仁一氣之下掉進河里。所以人們在三月三這天對山歌,吃五色糯米飯來紀念劉三姐。

        五色糯米飯不僅僅用來紀念劉三姐,也有著五谷豐登的寓意。有黑、紅白、黃、紫五種顏色組成。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紅色象征子孫帝王。黃色象征五谷豐,白色象征純潔的愛情色,紫色象征富裕飲食。小的時候,每逢三月三吃到香甜軟糯的糯米飯,我就會想:糯米飯這些鮮艷的顏色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于是去年三月三,我特意請教了在我心中無所不知的奶奶。原來黑色的糯米飯是用楓葉染制的,黃色使用梔子染制的,紅色和紫色是用同一種植物——紅藍草染出來的。

        首先要把糯米洗干凈,接著把糯米泡進這些植物的汁里。糯米剛泡進汁里的時候,顏色還是白凈的,像是珍珠散落在了彩色的布匹上,奶奶說這些糯米要泡上一整天。于是我時不時就來看看,看著原來純白的`糯米一點一點染上顏色,有趣極了。第二天,白凈的“珍珠”已經泡成了艷麗的黑、紅、紫、黃各種顏色。奶奶把糯米放進了鍋里蒸,我站在一旁,好似一個木頭人一般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盯著。雖然我表面平靜,但我的內心的湖面已經泛了波瀾,對于即將做好的糯米飯,我迫不及待。

        在奶奶掀開鍋蓋的一瞬間,幾縷白煙向上散開,香氣鉆入鼻中,讓我垂涎三尺。我舀起一勺熱乎的糯米飯,軟糯的口感散在口中,鮮美極了。讓人吃了一口就會想吃下一口,真是回味無窮。這樣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飯,是誰都無法不喜歡的吧?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7

        三月三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對山歌,跳竹竿舞,嘗美食。廣西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

        我們來到明歌湖看三月三文化藝術節表演。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排排紅色的燈籠隨風飄動,好像在歡迎四面八方的游客。草地上,這里一群,那里一群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們,在歡快的對唱。這時,民歌湖水上舞臺的主會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馬山大鼓聲,表演開始了。演員們帶來了原生態民歌、壯族民謠、少數民族服飾展。還有穿著漢代服裝的女子成人禮儀式和少兒經典誦讀表演。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了解了許多古代民族傳統文化。

        我們來到壯族三月三游藝體驗區,我參加了立蛋比賽。我拿了一個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大頭”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按住“小頭”,我眼睛掙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手指下的雞蛋,還不停地調整它的位置。過了幾分鐘,雞蛋好像能站穩了。我輕輕地放開手指,蛋立起來了,真神奇。在這里我還參加了滾鐵環、穿板鞋、跳竹竿等等體驗。

        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感受,還讓我們了解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8

        “三月三”終于來了!我好不高興,現在讓我做一次小講解員,來說說這富有魅力的“三月三”吧!

        “三月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不過,那時這個節日叫上巳了。傳說,這可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是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到了魏晉以后始便定為農歷三月三日。漢族在該日會有一個妙趣的習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因為漢族人都相信吃這薺菜煮雞蛋可以避邪擋災,是因為芥菜又被稱為“菜中甘草”,雞蛋又富含蛋白質等各種豐富營養,二者互相結合;至于可以財源滾滾,那是因為“芥菜”諧音是“聚財”,所以吃芥菜煮雞蛋既可以沾上財氣,還能免除疾病,真是一舉兩得!嘻嘻!

        說完了漢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再看看壯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吧。壯族這兒最有意思的.莫過于歌圩了!來,觀賞觀賞!

        壯族歌圩源于古代祭祀時的歌舞,可是進入社會發展后期,這種祭祀歌舞就成了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的歌舞。而到了明朝,歌圩又有了新發展,并定期在一個固定地點舉行。

        歌圩的涉及的內容就像滿天的繁星,有天文地理,有神話傳說,有歲時農事,有社會生活,有倫理道德,有戀愛婚姻……真是“無所不歌”呀!

        啊,我愛這魅力三月三!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9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里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伙子用手上的雞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0

        再過一天,三月三就要來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今天晚上12點我還沒睡覺,因為今早我媽媽說:“明天早上做五色糯米飯給你吃。”過了一會兒,我去上廁所,上小廁的時候看到一樓有燈光,我上完小廁后,我回房間拿了一個棍子,拿來一個雙頭望遠鏡和一個照相機,因為我感覺我們家來了一名小偷,我輕聲慢步地走下了樓梯,我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雙頭望遠鏡。

        我看到一個身穿紅色睡衣的女子,我走進了廚房,突然叫了一聲:“你是誰?”只見紅衣女子轉回了頭,我很緊張,誰知女子是我媽媽,我直接扔了棍子,放好望眼鏡和照相機,我媽問我:“你干什么呀?”我說:“我上個小廁,看到一樓有燈光,我就下來看一下。”我走近一看,看到媽媽在用紅藍草弄糯米飯。

        過了五分鐘,我被我媽趕回了房間,我好好地睡了個美覺,早上我起床穿衣服的時候,聞到了糯米飯的味道。

        我走了下去,我坐在凳子上打開了飯盒,五種味道撲進了我的鼻子里,好香呀!我大口大口的吃了五色糯米飯。

        我很開心,就像有一道很強烈的光,照射在我的.胸前。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1

        啪啪!啪啪!”只聽見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耳邊敲響。跟著聲音我走到學校操場上。見到一個個排列整齊的打竿手,正有節奏的打著竹竿,跳舞的人正伸開雙手跳出優雅的舞步。

        一輪過后,竹竿舞結束了它美麗的姿態。重新舒展出它那美麗的面貌。竹竿舞重新開始了。打竿的同學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跳舞的同學們先擺出企鵝似的造型,一蹲一起,再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在邊走兩步踢一下腿,右邊走兩步踢一下腿,做出各種美妙動作。看,女生上場了,她們像一只只白天鵝,先伸展出她那美麗的.羽毛,在水平如靜的湖上掀起一陣陣彩色的漣漪。然后伴隨著竹竿發出的音樂有節奏地跳著。

        輪到我跳“單人跳”竹竿舞了,同學們有節奏的敲打著竹竿,我伸出左腳、擺動雙臂,做出了第一跳。好!我的腳步與竹竿的節奏一致,腳沒被竹竿夾到。正當我在慶幸之余伸出右腳時,速度慢了一拍,我可憐的小腳丫被大刑伺候了。同學們哈哈大笑起來,我激動得漲紅了臉。這時,我忽然想起了老師教我們默契配合,我馬上調整心態和腳步,終于趕上了節奏,順利的完成了“單人跳”。

        這美麗的舞蹈,讓我陶醉……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2

        提到三月三大家一定會想起特別美好的游玩經歷吧!如:聽名人對山歌去郊游去吃好吃的。這次的三月三更是讓我戀戀不舍。

        經過大家的再三考慮決定去樓頂自助燒烤。早早的就準備好燒烤工具的我們,只需等叔叔一家人來就可以燒烤這時饑餓的.我看到那香噴噴的雞腿眼珠子都快飛出來,只盼他們快快到來。果然不出我所料,叔叔他們一兩分鐘就趕來,我連忙拿起那媽媽提前烤好的雞腿大口大口的吃起來。當然我不是只顧吃的,我拿起一個雞翅在燒烤工具上,左滾滾右滾滾,看見它差不多熟便吃起來,剛咬一口才發現我什么都沒有放就吃,難怪那么難吃,因為太熟,不能放油,我只能加上孜然粉和酸甜醬,才困難的把它吃下去。爸爸和叔叔在喝酒,媽媽和嬸嬸在聊天,我和弟弟也不會閑著,我決定和弟弟一起來一次燒烤比賽,我拼命的拿著要烤的東西在烤,而弟弟呢?就在一旁談定的邊看漫畫書邊烤,我覺得弟弟一定會輸,我必贏我很有信心!過半個小時,我烤的太干。弟弟的剛剛烤好,我恨不得把它吃個精光。不用比就知道我輸。俗話說得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不應該太驕傲。

        三月三。快樂的節日!你們快樂嗎?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3

        咚!咚!咚!一陣歡快的鼓聲傳來,我這是在哪兒?沒錯,我就在壯鄉武鳴歌圩主會場。

        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不約而同的聚到這里。熱情的壯鄉人民載歌載舞迎接我們。真是人如海歌如潮。姑娘們戴著鮮艷的帽子。身穿繡著鳥。獸。鮮花的民族服裝。我和爸爸連忙拿起相機拍照。

        隨著一陣陣地歡呼聲。我擠進人群中。原來是千人竹竿舞。只見一個又一個壯族姑娘們在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那鏗鏘有力地鼓聲中有節奏的跳舞。不時地邀請游客一起跳舞。這時悅耳的`歌聲響起,原來是山歌對唱。只見年青的姑娘們在和對面的年輕小伙子們在對山歌。他們用幽默。詼諧的壯話對唱。惹得圍觀的我們時而掩嘴竊笑。時而哄堂大笑。

        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我的眼睛被五色糯米飯吸引住了。只見一團團由黑。白。黃。紅。紫五種顏色的糯米裹成一團。漂亮極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一股植物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站在高處遙望,望著游客們那歡樂的背影和歌海,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歡樂的天堂。多有趣的一次三月三呀!讓我們飽覽精彩的表演,領略壯家人民的熱情好客。品嘗美味的糯米飯……

        這次三月三之行,如同一顆閃亮的金星,永遠銘記在我的記憶長河中。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4

        楊柳依依,春風徐徐,放風箏的季節又到了!

        周末,天格外的明朗,正好比我的心情,因為這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放風箏嘍。

        今天爸爸為我準備的是兇猛的老鷹風箏,躺在地面的風箏看起來有些大,但在魁梧的爸爸身旁顯得并不笨拙。爸爸高高地起風箏,奔跑,放線,飛起來了,真要感謝爸爸靈巧的雙手。爸爸的大手把風箏傳到了我的'小手中。可風箏并不肯乖乖聽我的話,在空中撲騰了幾下,又來了幾個高難度的跳水動作,一頭栽了下來。看狼狽墜地的風箏,我追了過去,幸好,沒有傷到筋骨,還可以繼續放飛。

        “別灰心,繼續來!”我回頭一看,是媽媽。我又鼓起了勇氣,重新收回風箏線,拖調皮的風箏跑了起來。我越跑越快,線繩傳來的力量也越來越大,風箏看樣子要急重整雄風了,奔向藍天了。“樂樂,風箏飛起來了,快放線吧!”爸爸媽媽又對我喊道。

        我剛一放手,它便“嗖”的一聲,向上竄去,風兒吹動它的翅膀,尾翼,給我送來陣陣笑聲。我小心地搖風箏的“轱轆”,風箏飛上了天,老鷹在空中展開雙翅,自由翱翔。我們的笑聲也與風箏一起飛向了天。

        仰望藍天,我不禁回憶起了那首優美又清新的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上天,帶我們的歡聲笑語,越飛越遙遠。”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5

        今天下午,有一節體育課,這節課與眾不同,怎么個不同法?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叮鈴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興奮地跑到操場排好隊,等體育老師來上課。過了一會兒,體育老師來了,她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不上體育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民族舞蹈——竹竿舞。”“竹竿舞?”同學們一聽到這個新穎的名字就熱鬧了起來。“竹竿舞怎么跳?”“竹竿舞是要用竹竿的嗎?”同學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這時,老師便說:“竹竿舞是黎族的一種民族舞蹈。它是用竹竿來敲出節奏,隨著竹竿的變化和節奏來跳舞。”同學們聽了后,都很好奇。

        “下面,我找兩個同學來敲竹竿,我來示范一下跳法。”老師說完,找了我和何意龍敲竹竿。竹竿的節奏是4個節拍一次,前兩個節拍分開敲,后兩個節拍適合起來敲。再敲的'時候,下面要放兩根較粗的竹竿,以防把手弄傷。我們敲響了竹竿,老師也隨著清脆的響聲跳起了竹竿舞,先把腳尖點地,又伸出來,第二次,整個人跳了進去……老師跳得出神入化。示范過后,同學們也學起了竹竿舞。隨著整齊的竹竿聲,操場上出現了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

        今天的竹竿舞真有趣,希望以后的體育課能學更多的舞蹈。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6

        在我們南陽市東北方向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山丘——獨山。你可別小看它,每逢三月初三,那里可熱鬧了,南陽人都去那里逛廟會,登高望遠,春游踏青。今年媽媽說我長大了,可以和他們一起登獨山,我興奮地一夜都沒睡好覺

        早晨,太陽還沒露臉兒,爸爸開著摩托車載著我和媽媽朝獨山奔去。今天,登山的人可真不少,有爺爺攙著奶奶的,有爸爸媽媽抱著孩子的,有叔叔和阿姨手挽手的……

        清晨的獨山顯得異常的熱鬧。我們順著之字形的水泥路向前走。路不算陡,我開心的.像小鳥一樣跑前跑后。路邊的小花小草都在向我點頭微笑。偶爾從樹叢中撲撲哧哧飛出的小鳥會嚇我一大跳,可我還是開心極了。

        沒多久我們就登上了山頂,在山頂有一個寺廟,我對里面充滿了好奇,非纏著媽媽帶我進去。走進廟門,就發現里面熱氣騰騰,煙霧繚繞,嗆得我有點兒出不來氣。媽媽告訴我,面前這一大堆灰就是人們燒的香,不斷的還有人向里面扔香扔鞭炮。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里面修的塑像,他們一個個齜牙咧嘴,高大魁梧,無論我站在哪個方向,他們都像在瞪著我。認來認去,我就認出了觀音菩薩,還行,我今天也算遇見了熟人。看著大家一個個面帶微笑的臉,我想,今天大家一定和我一樣的開心。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7

        早晨,人們的說話喧鬧聲打破了寧靜的清晨。原來,今天是三月三!我覺得三月三就像是過節一樣。可是,三月三這個掃墓的節日,又能叫什么節呢?我也不知道。

        三月三有很多習俗,例如:吃五色糯米飯,放風箏,趕歌圩等等。我和爸爸媽媽,穿好衣物以后,坐上面包車,帶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食物和酒,米飯,紙錢和其他祭拜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沿著上山公路出發。這期間,車里也是挺安靜的。到了路口,而且還是比較狹窄的路口,旁邊都是一些比較矮小的野草,我們順著那狹小的路出發。上路期間,旁邊還有一些來祭拜的家庭和朋友。到了祭拜的地方,爸爸說:″把盤子放在這,這個放在這里……″我們先擺好雞肉,然后,再在雞肉兩旁擺上兩碗裝了一點飯的碗,還有一些水果和餅干。再擺三個一次性的杯子,每個人都要在每一個杯子上倒上三次酒,并祭拜。

        三月三呢,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雞蛋了。就是這樣一個傳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其實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有一天,善良的王母娘娘叫觀音娘娘去降神水,這個神水可以為人們消解災難。可是很不巧的是神水被一種叫薺菜的菜吸收了,所以,如今我們三月三就是因為這個傳說才要吃薺菜煮雞蛋的。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8

        今天是農歷三月三,是我們軒轅黃帝的生日。今天我們專程來到新鄭黃帝故里拜祖。

        拜祖大典會場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來到姓氏廣場的“黃帝寶鼎”的高臺上面。“黃帝寶鼎”高約7米,有四根熊形的大柱子,獸頭的嘴中有兩顆亮閃閃的金牙。鼎的底部有“黃帝寶鼎”四個大字。寶鼎四周按照八卦的方位置放八個小鼎,分別代表:愛、壽、財、仕、安、豐、智、嗣。

        參觀完“黃帝寶鼎”,我們來到黃帝祠堂。祠堂前廣場正中有一個碩大的香爐。我買了一板香(一共三支)。我拿著香來到了火盆前,把香伸向火盆。我先在火盆里沾了一些油,以便香會更容易點燃。香被點著了。我拿起香,對著正中的黃帝像鞠了三個躬,把香插在了香爐的中央。上完香之后,我來到黃帝祠堂。我在黃帝像前方的.黃色墊子上,拜了三拜,又往功德箱里投了錢。

        這次拜祖,正如祭文所說:“盛世懷祖,感恩圣功。振興中華,重擔共承。”我們不但要記住祖先的偉大,同時要擔負起歷史的責任。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9

        今天,我們一家去南寧市規劃館參觀,那里介紹了南寧的歷史。

        一進門右拐,就看到了北寧老街的介紹:它始建于宋代,是邕州古城[宋城]的重要街道之一,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馬武烈祠,是紀念烈士的。一九零三年,系清延為表彰右江鎮總兵馬盛治所修建祠堂——回春門。再往里走就到了敷問書院,它始建于明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六月,為時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廣西巡撫王守仁在南寧縣學舊址上所擴建的書院。再往里走就到了北門,它始于宋嘉佑(一零四九—一零五四)。北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城磚上布滿了青苔,走出北門,就到了雙媽井,是給士兵喝水的。

        第二層有一個大沙盆,里面是南寧規劃后的樣子,可漂亮了。以前,廣西的首府是桂林,而不是南寧,以前的青山是南寧的偏遠郊區,而現在,它是南寧的中心,南寧的綠肺。南寧從原來的幾平方公里,擴建到了幾十平方公里,甚至幾百平方公里!

        南寧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比如說新的.航站樓,新的機場,還有今年年底就開業的新萬達,南寧變成了一個既交通發達,又便捷的城市。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0

        我的家鄉在云南省師宗縣城,他是一個美麗的縣城。我們縣有好多少數民族,有壯族、回族、彝族……在我們的五龍鄉,居住著許多的壯族。他們的村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他們的人,能歌善舞,勤勞樸實。他們的物產品種繁多,色香味俱全。

        五龍壯族有一個節日叫“三月三”。他們過“三月三”就像我們過年一樣,非常隆重熱鬧。尤其今年更隆重,來了許多歌星,其中還有慕容曉曉。因此,今年,母親也帶我去了五龍過“三月三。”

        一路上,風景美極了。又漂亮的油菜花,有高高的南丹山,沿途還有許多的.芭蕉樹。樹上掛著大串大串的芭蕉。

        經過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目的地。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米飯和雞蛋,又高又粗的竹子,還看見許多人在潑水,好熱鬧啊!在水里還有許多的竹船,許多的人在上面打水仗。大街上有人在跳竹竿舞,可好玩了。

        中午兩點鐘,演唱會開始了,歌星們的歌聲悅耳動聽,還有好多觀眾跟著唱。會場上,人們情緒高漲,高潮迭起,掌聲雷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三月三”,真讓人難忘啊!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1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2

        我的家鄉在漂亮的壯鄉武鳴,這是一個壯民族風俗濃厚的地區。說起家鄉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農歷三月三是壯鄉的傳統歌節,這一天,勤勞的壯族人民家家戶戶都做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殺雞宰鴨,備上豐盛的壯家宴招待親朋好友。

        當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縣城趕歌圩。縣城到處是張燈結彩,鮮花盛開,彩旗飄揚,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擠滿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歡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拋繡球、搶花炮、唱山歌,還有斗雞、斗鳥、斗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動人氣最旺的節目。千人竹竿舞分為好多個方塊進行表演,姑娘和小伙子們身著鮮艷的服飾,舞動著手中的道具靈巧地跳著。展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贊不絕口。

        當夜幕降臨,狂歡了一天的人們都漸漸散去。但江濱公園的歌臺依舊熱鬧非凡,山歌對唱還連綿不斷。聽說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壯家人的幸福生活紅紅火火,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3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我盼望已久的三月三終于來了,我的心情甭提有多高興。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艷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我照著媽媽說的煮好蛋,并把這些蛋涂上七彩顏色,蛋在竹籃里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找伙伴們展開碰蛋大戰。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里,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小伙伴們這一群那一伙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發出一陣歡笑聲。小伙伴們也在剝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健康快樂成長。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4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日。在昆明有一種說法:“三月三,耍西山。”在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游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昆明三月三——耍西山的節日。老爸老媽在這一日帶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日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和尾,象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游玩。因為天氣熱,有的人戴著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眾的笑聲和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么美麗和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和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游,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期待來年的“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5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在鄞江拉開了帷幕。于是,愛湊熱鬧的我去趕集啦。

        廟會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賣的有各種各樣精致的手工藝品,有垂涎欲滴的小吃,還有五顏六色的衣服……

        走到一半,我被“嘎嘎嘎”的聲音吸引了過去,原來是一群白白胖胖的`鵝。我想親自嘗試下套鵝,馬上買好了圈圈,套中就能將鵝帶回家去。為了這個誘人的獎勵,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眼睛直溜溜地盯著一只脖子伸得長長的鵝,頓時,它變成了我的獵物,鵝仿佛和我在說:“小朋友,你能帶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嗎?”

        這時,我集中精力,目不轉睛地將手一伸,用力一扔,只見圈沒扔準,落在了地上,鵝也傷心地低下了頭。我毫不氣餒,連續扔。漸漸地手中的圈越來越少,我的臉陰云密布,我絕望地對鵝說:“小白鵝,對不起,我帶不走你,我們有緣再見。”最后,圈沒了,我伸手和鵝搖了搖手,回家了。

        路上,我信誓旦旦地說:“爸爸,下次再帶我來廟會,我還想套鵝。”爸爸同意地點點頭。我臉上綻開了笑容。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6

        三月三又要來了,我們的班級也展開了相應的活動,以此來慶祝歡樂的三月三。

        我們的第一個活動是跳竹竿舞,先有幾個人拿著竹竿照規定的順序來敲洞,竹竿,再有兩個人一組,一組組的跳過去,我剛開始跳的`時候十分慌亂,完全不知道怎么跳,后來跳著跳著,熟能生巧,我跳的十分好了,我要去體驗了一下,敲竹竿,敲竹竿也有講究,要和你對面的人和做的十分好,才能成功。如果合作得不好的話,很有可能把跳的人絆倒,我就被跳的人“投折”過幾次。

        下一個活動是唱山歌,因為我是領唱,所以為了這次演出,我在家練習了許多次,直到練得滾瓜爛熟為止。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表演臺上唱得非常好,一點丑也沒有出。

        最后一個活動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美食節。美食節上的美食可多了,有52萬有雞爪,還有各種各樣的餅……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五色飯,我把五色飯的五種顏色都吃了一遍,每種顏色有每種顏色的味道,可以說是各有特色,特色飯不僅好吃,而且還好看,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受到了民間習俗和一些做事的道理,比如跳竹竿,我從不會到了手鏈,我以后會把這種堅持不懈做事情的品質發揚下去。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7

        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農歷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里。

        農歷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著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農歷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著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里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里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農歷三月三。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8

        春天來了,星期天,陽光明媚,我和小伙伴們一起來到草坪上放風箏。

        今天天氣真好呀!天空中已飛滿了各種風箏,我看到天上有可愛的小金魚風箏,有長長的蜈蚣風箏,還有兇猛的老鷹風箏,有趣極了。

        草坪上很多人在放風箏,歡聲笑語,熱鬧極了。看到別人的風箏已經飛上了天,我和小明迫不及待地拿出風箏開始放。小明高高舉著風箏,我拽著風箏線往前跑。我大喊:“小明松手。”小明就把風箏用力向空中一拋,風箏就像蝴蝶一樣飛了起來,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漂亮。

        風箏剛剛飛起,一陣大風吹來,把風箏吹得東倒西歪的,眼看風箏就要栽下來,我緊張極了,趕快拽緊線往前跑,不一會風箏又飛起來了。我興高采烈地歡呼:“快看,快看,我們的風箏飛了起來。”

        旁邊的'小麗說:“你能幫我放風箏嗎?”我對小麗說:“可以呀!”在我們兩個人的配合下,小麗的蝴蝶風箏也成功地飛了起來,小麗開心地笑了。

        看到天空中飛來飛去的風箏,我們真想也變成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9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后,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30

        今天是農歷的三月三,可是一個踏青的好日子。

        這不,正說著我們就來到了平頂山的白龜山水庫。哇!來到這里就好像到了大海邊,一望無際,天海相連。水庫周圍到處都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人們一邊觀賞清凌凌的水庫,一邊呼吸著帶有油菜花香的空氣,那---才叫作真正的享受。

        水庫的北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放風箏、打打羽毛球、還可以跳繩……人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時候微風吹拂,湖面便波光粼粼,像風兒的輕弓緩慢而有節奏地拉動著波濤的琴弦。真是美不可言!碧波透明的湖水,像一只有感情的眼睛,閃動著含蓄而深邃的'光芒。我真的希望不只是平頂山有這樣的美景,更希望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有該多好呀!或許是我還沒有發現的緣故吧!

        想著想著,一只小燕子從空中掠過,“唧”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又收回到了眼前,呀!那片粉紅色的是什么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片玉蘭,花兒開得正旺,紅的、白的、粉的,簡直成了花的海洋。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邊欣賞著花兒,一邊享受著春的樂趣。

        我愛白龜山水庫,更愛這美麗的春天。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4

      (精選)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25

      (優秀)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4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5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47篇)04-16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28篇)04-24

      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04-12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通用【9篇】06-25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6篇[熱]08-3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