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通用2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
中秋月圓,桂花樹下,濃濃的水果香和蟹香味彌漫了整個小院。孩子們在歡笑中追逐,大人們里里外外忙的不亦樂乎……
還記得在去年疫情期間,奶奶腿腳突然就不太好了,并且日益嚴重,以至于到了后來,都用上了輪椅。看到奶奶一天天生活很艱難,起居都需要別人照顧,爸爸也累的增添了許多白發,好像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我心急如焚,但又無計可施。
今年一放暑假,爸爸就陪著奶奶到醫院去了,他說一定要把奶奶的.腿治好。以后的整整一個月,我都很少見到爸爸。但是在電話里,我聽說奶奶找到了病因,并成功的做了手術,已經能下地走路時,我從未感覺到這樣開心。終于,奶奶痊愈出院,我們全家心里的那顆石頭終于放下了。經過兩個月的恢復,奶奶已經可以單獨行走,能和大家談笑風生了,院子里又想起了奶奶歡樂的說笑聲……
今年的月亮更大,更圓,甚至在夜晚,都可以隱隱約約看到遠處的群山。院子里燈火通明,大家圍在一起,賞著明月,品嘗著瓜果,聽奶奶講起過去的事情……
我望著月亮默默祈禱,愿奶奶身體健康,愿大家都平安幸福。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
傍晚時分,遠遠地望見一輪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懸掛天邊。它的顏色有點淡淡的橙色,濃濃的黃色,微微的淺紅色,真是多彩多樣。吃完晚飯,我和家人一邊品嘗著月餅,一邊專注地仰望天空。月亮掛在天邊,格外的圓,是那么幽然,又是那么安詳,它仿佛是一塊無暇的白玉盤,又像仙宮里升騰著云霧的一面明鏡。顏色是那么柔和,月光又是那么皎潔。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點綴著幾顆星星,他們害羞似地躲在云紗后面時隱時現,在群星的陪伴下,一輪滿月微笑著注視著人間,她的笑容是那么溫和,那么慈祥,在這樣的微風中,大地好像一個甜睡的`嬰兒。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綠葉都披著夢的輕紗,每一朵鮮花都綻放著朦朧的微笑。草中不知名的蟲兒“唧唧”地響成一片,譜寫一曲“月光曲”。
望著這柔和的月色,使我不禁想起了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詩句:“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這首詩贊美了月色,也贊美了這美妙的中秋節!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3
八月十五日,是我國人民傳統的中秋節。這天,我們家早早地吃完了晚飯,就到院子里去看月亮。這時,月亮慢慢地升起來了。它圓得像玉盤一樣掛在天空中,閃著銀白色的光,顯得比往常更大、更亮、更圓。它的光撒在大地上,把樓房、樹木裝扮得更加美麗。我望著明月,想出了一種賞月的方法:我端來一盆水,從水中看月亮的倒影。我用手撥動水面,看見月亮在水中晃動,好像小船在水里游行。
在這中秋之夜,我們全家人對月而坐,一邊欣賞月色,一邊品嘗月餅。今年的月餅品種太多了,有芝蔗、雞香、肉雞、豆蕓、甜肉……不管哪個品種,它的形狀都很圓,就象天上的月亮。放月餅的盒子上畫著嫦娥奔月的'畫。爸爸告訴我:這是一個神話傳說故事,嫦娥長得很漂亮,她吃了一種長生不老的藥,就輕輕地飄上了月亮,一個人住在月宮里。據說她的生日是八月十五日,這一天的月亮非常明亮,人們就把這一夭定為中秋節。這時我抬起頭,看著中秋的月亮覺得格外明亮,仿佛看到月亮上的月宮,看到嫦娥,她正在大樹下想念人間呢!
我望著明亮的月光,心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坐著宇宙飛船到月宮去,把嫦娥接回人間,和我一起欣賞這中秋明月,共享人間的快樂。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4
一輪潔白的皓月,好似一面銀光閃閃的浴室鏡子,嵌在沒有一絲黑云的深湛藍的天空上,釋放出溫和的光輝。
月色溶溶,把秋季的夜里映村得清涼極其,這時的我,正踩著那銀白色的透明薄紗,月色的漂亮也遮蓋不了我對爸爸的'思戀!
天上月圓,地面上家更圓。中秋佳節應是全家歡聚一堂的喜氣之節,爸爸沒有身旁,我是多么的孤單呀!爸爸是一名士兵,要守護中華民族的邊境,中秋節,獨自一人在外面保衛國家,卻不可以享有全家歡聚一堂的愉悅,這也是多么的痛楚啊!海闊天空,天涯共此時。望著漂亮的月兒,我好像看到了爸爸慈愛的臉孔。月亮姐姐,聽聞你是l火眼金睛r,你一定能看到爸爸吧,他如今人體好么?望著潔白的皓月,我內心那樣靜靜地惦記著。
融化的月亮,灑在陽臺上,銀白色的月亮帶著我這顆想念的心,一起飛向遠方的爸爸。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5
一輪皎潔的明月,如同一面明晃晃的鏡子,嵌在沒有一絲烏云的深藍色的天空上,散發出柔和的光芒。
月色溶溶,把秋天的夜晚映村得涼爽無比,此時的我,正踩著那銀白色的薄紗,月光的美麗也掩蓋不住我對爸爸的思戀!
“天上月圓,地上家更圓。”中秋節應是全家歡聚一堂的喜慶之節,爸爸不在身邊,我是多么孤獨呀!爸爸是一名軍人,要守衛祖國的`邊疆,中秋佳節,獨自在外保衛祖國,卻不能享受全家歡聚一堂的喜悅,這又是多么痛苦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著美麗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爸爸慈祥的面孔。“月亮姐姐,聽說你是‘千里眼’,你一定能看見爸爸吧,他現在身體好嗎?……”望著皎潔的明月,我心里這樣默默地想著……
溶溶的月色,灑在陽臺上,銀白色的月光帶著我這顆思念的心,一同飛向遠方的爸爸……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6
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我國古老傳統節日中的五大慶賀節日之一,有意思的是,古人幾經選擇、最后將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其中深含著“天地人和”的科學哲理。古代人當時并不懂得氣象深奧的科學,但對中秋節日的選定,卻顯示出古人對氣候學已相當重視并且有初步認識。一年共有十二個月圓之夜,只有八月十五月兒最圓、最明、最亮,俗云“月到中秋分外明”。
這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日晚,月球、太陽、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陽照射的光線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這一天晚上月球的光面有圓又大,稱為“滿月”,亮度也大,皎月如同白晝。此時又置夏秋交替的氣候過渡時期,大氣透明度高,所以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線比較集中而且明亮,從地球上看此時的月亮格外清晰明澈。所以選擇八月十五日為賞月的吉日良宵,是十分科學的。因此,中秋賞月久盛不衰。
如今,民間中秋佳節,家人團聚,于夜晚月升之時,擺上瓜果月餅,飲酒賞月,賦有詩情畫意,實為節日一大樂事!衷心祝愿我的所有博友們!我的圈子里的所有朋友們中秋節快樂!月圓之夜,飲酒賦詩,其樂融融!合家團圓快樂!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7
中秋節晚上,碧天皓月,你一定會很自然地想起了“月到中秋分外明”這句諺語。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入秋以后,由于太陽不斷偏移向南,因而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氣溫逐漸下降,原來占統治地位的暖濕氣團逐漸從大陸退回太平洋上;西伯利亞冷空氣勢力漸大,開始南下,占領了這片大陸。這種冷氣團本身所含的水分非常少,加之又比暖空氣重,總是向下沉降,互相擠壓所產生的熱量又把所含的水分蒸發了一部分,這就使得它本身更加干燥。造成在它所控制的范圍內,云彩很難凝成,即使有一些,也是薄得像輕紗似的卷云。于是出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的所謂冷高壓控制天氣。
大家知道,空中的水氣對光線的反射、散射可削弱光的.亮度;既然是秋高氣爽,空氣干燥,月光被水氣障礙削弱亮度的情況就少,我們看上去就覺得它比平常更為明亮皎潔。
此外,空氣中懸浮著的微塵本來就很多,在城市上空尤為顯著,這也相對地障礙著光線的通過。在這種具有下沉性質的空氣控制范圍之內,高空懸浮著的微塵跟隨氣流下沉到低空,高空就會更加明凈,月光就能更順利地通過空間,發射出更皎潔的光華。這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原因之一。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8
秋天來了,天氣也漸漸變得涼爽。我也過了一個“涼爽”的中秋節。
一大早起來,迎接的就是可愛的BERRY(狗),這讓我的`心情大好。享受過了美味又營養的早餐,我便開始了美好的一天—中秋節。
先去了大姨媽的餐廳,我在那兒玩了一會兒,就開始了午餐。今天的午餐特別豐盛,大概是因為今天是中秋節吧。嗯,有鱈魚排,有雞……真是應有盡有。我大嚼特嚼,這樣下去,我應該就能長胖了!
吃飽后,我立刻就和哥哥去了游樂場玩。我去玩夾娃娃,夾了好多次都夾不上來。望著那些琳瑯滿目的玩偶,我有一種想哭的沖動。后來,哥哥還是幫我夾了一只可愛的小貓玩偶,我非常開心。
然后,我就又回到了大姨媽的餐廳,繼續在那里玩簡單、枯燥、乏味的游戲。
玩累了,我便回到婆婆家,看看電視也是不錯的。
不過,晚餐卻實在令人吃驚:今天的晚餐不是月餅,而是餃子!
所以,我今天一口月餅都沒吃到,也過了一個十分特別的中秋節。今晚的月亮,很圓。她微笑著鑲在深藍的夜空中,就像一顆巨大的水晶。也許,她在祝愿我們花好月圓。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9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的9月19日是中秋節,我想像著那天的月亮一定非常圓,而且還非常亮。中秋節那天媽媽剛好休息,于是我們一早就到外婆家去過中秋節,吃月餅賞圓月。
我們到了外婆家,小哥哥和妹妹已經到了。到了晚上,我們迫不及待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欣賞起月亮來。
一開始月亮在云里躲躲藏藏,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躲到云里去,好像在跟我們玩躲貓貓的游戲,又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大約過了20分鐘月亮才開始慢慢地離開云。大約又過了10分鐘,月亮才勇敢地站出來,我才有機會看清月亮是不是真的`跟我想的一樣。果然月亮跟我想的一樣,又大又圓,而且還非常的亮。我仿佛看見嫦娥在月亮上翩翩起舞。月亮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好像想把整個世界照亮。這時,外婆給我們拿來了香甜可口的月餅,我們邊吃月餅邊賞月。
我真希望月亮每天都這么圓,那么亮,那該多好呀!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0
明月當空,一片寂靜。
一股秋風拂面吹來,好像在安慰著那些還未與家人團圓的人們,也在與那些坐在一起,吃月餅,觀明月的人們慶賀。
坐在小院里,不禁想起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說的對呀!每當這一時節來臨,有人悲,有人歡。悲在孤身一人在外流浪,歡在與家歡聚一堂。但,悲的總是悲,歡的總是歡,悲的只好把悲心傳與明月。
在院里的人,時不時小聲地嘮兩句,其他的一言不發,嘴里來了幾口月餅,眼睛仰望天空,只見明月分外圓。老人把孩子們叫來,不斷講著月餅的由來:“傳說起義軍與元軍作戰,軍師劉伯溫讓在元軍城里的.百姓在餅里放“明”字符文……”孩子們非懂似懂,但又覺得這故事很有意義,咽了咽口中的月餅,打著蹦兒去寫“明”字玩了。老人們也笑著念道:“天將降災,黎民遭害。欲想免禍,神符護宅……”
明月好像聽懂了,顯得更加耀眼。越來越多的人沒了困意,都走出院子。
又是和平的夜,人漸漸散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1
人們常說,瞧,那輪皎皎的圓月姑娘已經悄悄的爬上樹梢,月亮周圍好像圍繞了一個金色的光環,它如金子般的耀眼,它漸漸的穿過淡淡的白云,漸漸的升起來了。
我們一家全都團圓了,只有遠在他鄉的叔叔還沒有歸來,叔叔從小就倍般的疼愛我,在家里,叔叔都一心的.向著我,無論我做錯了什么事,叔叔都不會生氣;無論我怎么惹叔叔生氣,叔叔他都不會煩我,還會跟我玩,;無論我受到了什么傷害,叔叔一定會沖在前鋒保護我。我望著我們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雖然我們一家子團圓了都很大喜過望,但是我的心里總有一塊大石頭揣在心里,那就是因為這個團圓節沒有叔叔和我們歡聚一堂,心里總是情不自禁的想念叔叔,人言落日是天涯,忘極天涯不見家。我獨自走出屋去,坐在房外的沙堆上,望著皎皎圓月遙寄思念,透視著圓月,好像看見了遠在天邊的嫦娥姑娘與后羿的團聚,可我又不由自主的思念起了叔叔,總是一個勁的想念著叔叔,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的滋味,想著想著,月兒當空照。它睜大了眼睛,更顯得明亮。這是,想念的淚不由得在眼里打著圈圈,真是想念著叔叔啊!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2
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在外的游子們也都會在這天的夜里抬頭仰望星空思念自己的故鄉。我不是游子,所以無法感受那種思鄉的苦楚,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很喜歡中秋節的有一句古詩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傳統節日也不例外。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更加盛行了。在北宋京城,這一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這不是迷信,而是一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南宋也許更實際些。他們以互相贈送月餅為活動,取團圓之意。還有些地方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這些似乎離我們遠了點,那么就挑近點的說說。明清以來,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點塔燈,放天燈等特殊風俗。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雖然月下游玩已沒有那時那么盛行,但還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習俗保留至今。我有一個福建的網友告訴我說,在浦城那兒,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你是不是覺得很像我們在生日時吃長壽面以求長壽呢?還有一個我很要好的朋友是廣東潮洲人,他們也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但我以為她許久沒有回去,所以早就忘了這一習俗。沒想到去年去她在南通的家做客,竟然有幸的在她房間的陽臺上發現了沒有吹凈的灰燼。她告訴我說,只有她跟她媽媽拜月,因為在她們那邊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真是一句奇怪的諺語。我媽媽是江南一帶的人,所以我也沿襲了她們老家的傳統,除了吃月餅外,還必吃桂花鴨。當然我不討厭吃桂花鴨,她的肉肥而不膩,味美可口。再說說北方吧,在山東省的許多地方除了要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這跟我們只在清明節祭祖有所不同。不過,在這么花好月圓的時候當然還是賞月吃月餅是最重要啦。吃完團圓飯,家里人搬張板凳坐在房門前的庭院里。旁邊放張小圓桌,上面擺上各種樣式的月餅,只要你稍稍的伸一伸手便可夠到,這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啊。
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趴在媽媽的腳邊,聽她講中秋傳說——嫦娥奔月。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尊敬和愛戴。再后來,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了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藥。這藥一直由嫦娥保管。三天后,一名心術不正的徒弟天蓬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藥,情急之下,嫦娥將藥吞下,升了天成了仙。等后羿回來,一切無法挽回。他思妻心切,擺上香案遙祭嫦娥。百姓們聞知后,也紛紛擺上香案。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其實,不論是哪一個節日,對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重要的,它們都沒有輕重貴賤之分,每一個都代表著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我們除了學習,傳統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愿意繼承,我們的中華民俗會更輝煌!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3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相比,格外不一樣。街道很干凈,環境很清新,到處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連人們也文明了很多。
我和媽媽走在去超市的路上,準備買月餅。我們來到月餅區,看著五彩繽紛的月餅,我也是無語了,這月餅種類也太多吧,有蛋黃餡的,五仁餡的、水果餡的、栗子餡的、豆沙餡的、蟹黃餡的……最讓我驚訝的是,竟然還有芥末餡兒的.。形狀也很多,有圓形的、三角形的、方形的、小卡通型的等等。我們把這些月餅每樣都買了一塊。
拿回家后,弟弟看見了這些月餅,哈喇子直往下流,想趁我們不注意把它吃了。我看見弟弟的饞樣兒,趕緊把它拿走,不然,到晚上吃月餅大餐時,可能就沒貨了。
給奶奶送月餅了,到奶奶家后,我把這些月餅給奶奶看,奶奶看了后嘴里嚷嚷道:“買這么多月餅干什么?我又不吃,趕緊拿走,拿走。”
媽媽看了奶奶一眼,笑瞇瞇地說:“誰家中秋節不吃月餅?對了,還有你最愛吃的五仁月餅,你真不吃?不吃我拿走了。”
“啊,不不不,你買的月餅我怎么會不喜歡吃呢?來來來,快放屋里。”
哎,奶奶真難伺候。
天黑了,我們就坐在老家的葡萄架下觀賞月亮。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深藍的天空中,給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渡上銀輝。幾顆星星點綴在旁邊,顯得月亮格外的大、格外的圓,月亮像在水里淘洗過一樣。“月到中秋分外明”呀!我仿佛看到月亮里面有一棵桂花樹,桂花開了,散發著陣陣清香。樹下那可愛的小白兔蹦來跳去,嫦娥姑娘在一旁笑盈盈地看著呢。
這時老爸問弟弟:“中秋節是紀念誰的?”
弟弟回答道:“屈原。”
什么?我剛喝了一口水,被他這句話給逗得噴了出來。
“是紀念嫦娥的。”媽媽糾正道。
“其實,是慶祝豐收和團圓的。”我補充道。
“咕咕!”弟弟的肚子叫了起來。媽媽聽見后,笑著說:“把月餅拿來分分。”
“吃粽子嘍!”弟弟一句話又把我剛喝下去的茶水笑噴出來。
“這是月餅不是粽子。”我糾正道。
“不對,這是粽子,你看,這是三角形的,不是圓形的。”哎,這次是三角形月餅惹的禍。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快樂地過了一個團圓的中秋節。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4
幼時的我是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些詩句中認識中秋節的,那時雖小,但也隱隱感覺到中秋和圓月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正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果實飄香的時候,在野菊歡笑的時候,在美月如玉的時候,中秋邁著輕盈的腳步來了。家家團圓,人人歡喜。
我家的中秋節是從媽媽一大早就著手做月餅時開始的。自我有記憶起,每年的.中秋節,媽媽都會親自下廚做上一些精致的月餅拉開過節的帷幕。月餅餡料相當考究,五仁,棗泥,豆沙,還有葡萄干蔓越莓等,我最愛吃的要數五仁月餅了。就說這五仁月餅,餡料中就包含有核桃仁、松子仁、瓜籽仁、大杏仁、花生仁、黑白芝麻等,我總是還央求媽媽再放入葡萄干和蔓越莓,那樣口感會更好。媽媽精心地將這些食材放入烤箱烤熟焙干,搟成碎粒,制成餡料備用,然后又動作嫻熟、有條不紊地開始和面。待面醒好,便開始揉面,搓條,切成小劑子,團成小面團,壓扁片,放入五仁餡料包裹好,再放進模具一壓,一個個帶有“中秋“花好月圓“福”等漂亮花紋的月餅便誕生了。最后將一塊塊月餅放進烤箱烤上五分鐘定型,中途取出又精心地刷上一層薄薄的蛋液,再次放入烤箱,瞧著吧,小月餅們在烤爐里不斷地變黃變亮……只聽“叮”的聲響,我便迫不及待地拉開烤箱的門,用夾子把它們小心翼翼地取出裝盤,滿屋子的香甜呢!
到了晚上,做上一大桌子飯菜,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我拿起一塊月餅,小心地切成數個小塊,一一分給大家吃,“嗯……香!”“真好吃”……贊嘆聲絡繹不絕,令人回味無窮。可吃著吃著,我總會若有所思,不禁發問:“為什么叫月餅呢?為什么不叫別的什么餅呢?”慈祥的奶奶摟著我說:“月餅啊,它始于唐朝,但當時只是叫做小餅、月團等。它是用來祭拜嫦娥月神的貢品,中秋節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后來,人們逐漸將它與賞月結合起來,改稱為月餅,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
“哦——”我聽了奶奶的話恍然大悟。
吃完晚飯,我便趴在窗邊,仰望夜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已從高樓的一角探出頭來,它嵌在深藍的夜空中,格外明亮,恰似一張微笑的慈祥的臉俯視著蒼茫大地,蕓蕓眾生。我不禁低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寄托著多少人思念的夢啊!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5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又到了月滿西樓的中秋佳節了。今年,政府首次將清明、端午、中秋這三大傳統節日列入法定公休日,也是順乎民意、合乎民情。那么,中秋的起源究竟始于何時呢?一般認為是源于唐代。當然更早記載于《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月。”這里的“夕月之月”,指的就是夜晚祭祀月亮。到了宋代太宗年間,官家正式確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南宋《夢粱錄》中記載:“八月十五中秋,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瓢香,銀蟾光滿,…臨軒玩月…以卜競夕之歡。”到了明代,中秋節拜月、賞月、飲酒之風沿習下來,并更加盛行。
中秋節成為一年中的重要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關系。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然進行隆重慶賀,便成為全社會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
在現代社會,說起中秋節,必然會想到吃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大約在唐代就出現了。宋代已非常講究。明代進一步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因其形狀為圓形,與天上的月亮一致,因此而得名。從古至今,中秋拜月,吃月餅,是取團圓之意。在山西晉南,全家人拜月結束后,圍坐在一起,還要將大月餅切塊,每人一份。對未能回來過節者,家人要把屬于他的一份月餅保管起來,待其回來享受,或是寄給本人,這正是表達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愿望。記得當年我初次離開家,在外求學,也是遇上中秋時節,各種瓜果月餅琳瑯滿目,年邁的外婆也是讓妹妹們把屬于我的那一份留下,讓我回家時享用!當時接到家書,見妹妹特書這一筆時,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一塊小小的月餅,寄托了親人之間多么深切的思念啊!
正因為中秋節既是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瓜果盡熟、人盼團圓的良辰佳節,古往今來,引多少文人墨客興之所致,揮毫潑墨,以一吐胸臆,最著名的`應該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一首最為人們稱道的東坡的詞。這首詞里有十五的明月,有月光下的美酒,更為重要的是手把美酒遙想著的是最為知己的兄弟,但兄弟在遠方,所以是“月圓人不圓“,而且作為同是文人又在仕途的蘇氏兄弟,內心的感觸不僅限于不能團圓,而在于自身的政治抱負不得抒展而抑郁不得志。但東坡這首詞,從容沉吟,流連低回,深厚而又睿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最后畢竟還是把一份美好的祝愿呈現于世人,而不是一味消沉,所以才能千古傳誦,長久不衰。此外,劉禹錫的“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情”,李樸的“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都給人們以無限美的享受。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也別具特色:“中庭地白數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到中秋分外明”。這月色,既為古人長久地吟誦,也為今人深情地凝望,只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月亮,她永遠是那么地明,那么地亮,永遠有無窮無盡的話題,綿綿不絕的故事,留待人們去發掘、去訴說……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6
時間總是在無聲無息中悄悄溜走,又是一年中秋至,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兩天前就開始關注天氣了,記憶中似乎好幾年的中秋未見圓月了,不知今年又可否一睹芳容!
入夜,風清,云淡,星稀,影疏,無意一瞥,一輪明月斜斜地掛在天上,說它近抬頭即見,說它遠萬里八千,有明月在心,不論遠近即可開朗!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光似乎特別的清亮,淡淡的清輝柔柔地灑下來,灑向人間,灑在心上。耳邊傳來幽幽的老歌,舒緩,輕柔伴著月光包容著人間,思緒飄蕩著,飄向遙遠的月空,嫦娥,玉兔,還有那棵桂花樹。空氣中飄來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玉兔持錘搗藥的聲音一下下的傳來,至心有聲。
明月千里寄相思,圓月啊!你是在訴說著人間的'思念嗎?還是要用你的光芒去包容這世間的悲歡離合?月宮里的嫦娥啊!你在思念著你的吳剛嗎?你把思念化成了一片清輝灑向人間了嗎?如果不是,為何人世間會有這么多的人在思念呢?!
月光朦朧了,一片薄云輕遮圓月,像一縷清紗下的明珠,月光悠遠了許多!~云漸漸重了,沉沉的壓住月光,思念也沉重了許多,看著遙遠的夜空,心像蒙了一層霧氣,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云許是了解了月的心事般緩緩散去了,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月光伴著月影,如同一朵怒放的花,漸開漸散,化在心里,不禁雙手合十,望月低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7
自幼在農村長大的我,總愛盼著過節。因為兒時的生活水平較低,也只有在過節的時候,家里才會偶爾改善一下生活,讓我們大吃一頓。也許還是一到節日學校就放假,自己就可以痛痛快快的大玩一場的緣故。大人們,一年到頭總是忙里忙外,難得有時間歇一歇,也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會放松身心和孩子們一塊盡情的吃喝玩樂一陣。每年的中秋節,是除了過年之外的又一大節日,我們更是欣喜若狂,除了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欣賞圓圓的明月之外,還可以品嘗到甜甜的月餅。咬一口,酥酥的外皮,五顏六色的餡子,至今都令人回味無窮。
中秋之夜,看著一輪滿月從東方升起,一家人欣賞著圓月,舉杯小酌。不禁想起古人賦予月亮的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都是千古絕唱!令人至今都深有同感。
長大后,自己因為考學的緣故走出了大山,踏上了到外地求學的路。每每中秋節到來,盡管在外也吃著月餅,看著明月,但還是覺得故鄉的月亮分外明,故鄉的月餅分外甜。
如今的我也已成家立業,也已為人父,每每中秋節到來之際,也會與妻兒帶上一提月餅回家與老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著孩子與爺爺、奶奶說長道短、談天說地,不時笑聲陣陣,我也不禁又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中秋節。
那時候,家境比較窮,一年到頭也只有在八月十五的這一天才會嘗到月餅的滋味。那是舅舅來看望我娘的禮物。曾記得一包月餅有八塊,用草紙包裹著,上面還蓋著一張紅紙印有中秋月餅的字樣并畫著嫦娥奔月圖,周圍再用紙捻子系住。娘更是舍不得吃,把它放到簸籮里,再用繩子掛到梁上,只有到了中秋節的晚上才舍得拿出來,每人嘗一個。也許是吃得少的的緣故,那時的月餅,吃到嘴里分外的香甜。剩余的,娘便再一次包起來重新放到簸籮里,偶爾拿出來給我打饞蟲。有時候,時間久了,忘了吃,竟然發了霉。但娘也舍不得丟,還是偷偷地吃掉。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臨近中秋,各式各樣的月餅便紛至沓來,令人應接不暇,餡子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棗泥的、冰糖的、豆沙的、五仁的……孩子們更是變著花樣嘗個這種的,吃個那樣的。沒等到中秋節到來,依然是已經吃膩了,中秋節雖然大部分年輕人也都回家吃頓團圓飯,形式依然,但渾然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味道。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帶來不同的的感受,嶄新的體驗,滿滿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美好,體會家鄉的變化。我更愿意欣賞著中秋的明月,吃著圓圓的月餅,與家人共享團圓與快樂……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8
一輪皎潔的明月,如同一面明晃晃的鏡子,嵌在沒有一絲烏云的深藍色的天空上,散發出柔和的光芒。
月色溶溶,把秋天的夜晚映村得涼爽無比,此時的`我,正踩著那銀白色的薄紗,月光的美麗也掩蓋不住我對爸爸的思戀!
“天上月圓,地上家更圓。”中秋節應是全家歡聚一堂的喜慶之節,爸爸不在身邊,我是多么孤獨呀!爸爸是一名軍人,要守衛祖國的邊疆,中秋佳節,獨自在外保衛祖國,卻不能享受全家歡聚一堂的喜悅,這又是多么痛苦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著美麗的月亮,我仿佛看到了爸爸慈祥的面孔。“月亮姐姐,聽說你是‘千里眼’,你一定能看見爸爸吧,他現在身體好嗎?……”望著皎潔的明月,我心里這樣默默地想著……
溶溶的月色,灑在陽臺上,銀白色的月光帶著我這顆思念的心,一同飛向遠方的爸爸……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19
夜幕剛剛降臨,因為是雨過天晴,所以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在茫茫的夜空中,密密麻麻的幾顆星星害羞似的時隱時現,窺視人間。瞧,那披著面紗,圍著光環的月姑娘,在眾星的注視下悄悄地爬上了檐梢。一輪泛著金黃色笑臉的圓月徐徐升起來了,淡淡的'光暈若有若無。一會兒被溫柔的微風徐徐吹過去,一會兒又邁著輕盈的腳步走過去,成為了月亮與星兒的紅娘。月亮不斷地變換著,最后變成銀灰色,像白玉盤懸掛在浩瀚的天穹上,向大地灑下一片片銀輝,在深藍的夜空下,是那么皎潔,仿佛是把每個祝福都傾注人間。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幾輪銀灰色薄薄的云宛如飄柔的輕紗,繞在她身上,給他增添了一絲神秘的鬼魅。幾顆可愛的星星圍繞在她的周圍,調皮地眨著眼睛正沖我們笑呢!樹影婆娑,月華如畫,萬籟俱寂,亮如白晝。月亮俯視著大地,把陽光揮灑。
月亮,你還是許多詩人、詞人創作出許多感人肺腑的詩。像蘇軾的《水調歌頭》里面就有這樣幾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辛棄疾也在《中秋寄遠》中,感嘆到:“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而王建的那句“今夜月明如今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也將情愁表現的委婉動人。我愛你!月亮,愛你給我們帶來得千古名句。
夜是靜悄悄的,天上的月亮卻顯得格外明亮。假如真的有月宮,有嫦娥,有玉兔,有吳剛,有桂花樹,那該多好啊!那么,這時嫦娥就在跟她的玉兔一起吃月餅呢!或許,她現在正在想后羿,想著有一天能和他團圓。我愛你!月亮,愛你給我們帶來得無限遐想……
嫦娥奔月,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等美麗的傳說,引得無數文人為之潑墨抒懷,這些傳說都與月亮息息相關。中秋佳節,多么美好的月圓之夜。多少祝福,多少思念,在這美好的夜晚盡情的闡釋著,愿以后的所有都像今晚的月兒一樣團團圓圓。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20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是中秋夜。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我真不知該用什么物體來形容你?圓盤嗎?不,圓盤那白色的光色怎能比的上你那銀色的光澤?夜明珠嗎?不,夜明珠那弱的色彩怎能比的`上你的光輝灑遍人間!真不知到,有哪一樣物品能和你匹配。月亮啊,你多么像傳遞消息的月使者,把多少人的思念傳送到對方的手里你無怨無悔,對職業是多么盡職盡業啊!我愛你!月亮,愛你對職業的忠實。
月亮,你還是許多詩人、詞人創作出許多感人肺腑的詩。像蘇軾的《水調歌頭》里面就有這樣幾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辛棄疾也在《中秋寄遠》中,感嘆到:“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而王建的那句“今夜月明如今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也將情愁表現的委婉動人。我愛你!月亮,愛你給我們帶來得千古名句。夜是靜悄悄的,天上的月亮卻顯得格外明亮。假如真的有月宮,有嫦娥,有玉兔,有吳剛,有桂花樹,那該多好啊!那么,這時嫦娥就在跟她的玉兔一起吃月餅呢!或許,她現在正在想后羿,想著有一天能和他團圓。我愛你!月亮,愛你給我們帶來得無限遐想……我望著遠處的景物,發現月亮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邊,仿佛是它們穿上了一件薄薄的銀紗。突然,一朵云遮住了月亮的容貌。興許,是她害羞了,因為,地上有那么多的眼睛在看著她呢!或許,是她累了,現在正躺在“枕頭”上睡覺呢!月亮,你每天都按時工作,沒有一天遲到。你為我們犧牲的許多許多……有時,你會奮不顧身的去給一些生活困難的人去照明……
月亮,你是多么的神圣,我愛你!但我更愛你無私奉獻的心!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 21
當日歷翻開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又迎來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說起來也奇怪,在中國那么多的傳統節日中,要說人們最喜歡的還就數中秋這節日。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皓月當空,喜氣洋洋。中秋節既不像春節那樣奢糜,也不像元宵那樣火爆,既沒有端午那么莊重,也沒有清明那么蕭條。它以明月為襯托,銀色為基調,樸素中蘊含親情,平淡中創造美滿。
一輪圓月悄悄地爬過了樹梢,像磨盤,更像一塊玉雕,在湛藍的夜空中顯得那樣優雅、端莊,她仿佛在告訴人們,世上的一切都很美好。你瞧,千家萬戶的庭院里、樓臺上,老老少少沒有了生活中的不快,拋開了工作中的煩惱,團團圍座在月光下,一邊欣賞她的美貌,一邊拉拉家常。突然,一個奇怪的問題像要把她問倒,遙遠的月球為什么會吸引住嫦娥、還常住著吳剛?于是她爽朗地大聲對著他們喊道:因為我這里有山、有樹、有親情、更有陽光。
一盤月餅靜靜地訴說著真情,雖然質地簡樸,不如瓊漿玉液,雖然其貌不揚,沒有華麗的外表,但酷似月亮的外形,是合家團圓的寫照,世世代代傳承。雖然變化不小,但變的是形狀,不變的是內涵。幾千年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庶民百姓,都毫不例外地惦念著她,永遠舍不得放棄她,在她的始作俑下,多少破鏡得以重圓,多少游子開始回歸,親情濃上加濃,友情深上加深。她真誠地希望永遠陪伴著大家,看我們的笑臉,聽我們的笑聲,一直到千千萬萬炎黃的子孫像她一樣合成圓、抱成團。
然而一樁樁發生在身邊的事還需要全社會的'人來慢慢品味。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在舉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日子里,我們不能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你瞧,李家爺爺剛剛失去了親人,劉家奶奶目前尚是孤身一人,張家叔叔出差去了北京,王家兄弟現在正在崗位上值勤,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迫切需要親情,更盼望能得到眾人的友情。讓我們以友善的心、真誠的情,伸出愛的雙手,送上佳節的祝福,送去大家庭的溫暖,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到月光帶來的歡樂,也不枉一輪圓月灑給人間的真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相關文章: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12-20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精選11篇02-21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15篇)02-06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13篇02-21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11篇)02-20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15篇02-06
關于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作文(精選44篇)10-09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通用25篇)09-20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通用15篇02-06